中华民国历史
中华民国历史是指中华民国从1911年至今的历史。孙中山先生于1911年10月10日在广东省发动第十三次起义,成功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民主政府,孙中山先生任首任大总统,1912年1月1日正式建国。
民国之前[编辑]
孙中山革命[编辑]
1911年4月27日爆发广州黄花岗之役,使大家意识到革命,并参与革命。
1911年,清廷宣布铁路国有,将民营的粤汉铁路、川汉铁路强行收归国有。因而爆发保路运动,以四川省最激烈,另有湖南、湖北、广东。湖北军前往四川镇压,湖北闹空城,所以1911年10月10日爆发武昌起义 (又称辛亥革命),后于湖北建立湖北军政府。之后各省纷纷响应,此时的清朝仅掌控12省,即将步向灭亡。
隆裕太后代替溥仪于1912年2月12日颁布退位诏书,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清灭亡。
大陆时期[编辑]
1912年到1949年为中华民国统治大陆地区的时期,中华民国在成立后,并没有因为成为民主国家而开始安定下来,自1912年开始中国内部不断出现内战和军阀以及外国势力的入侵,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开始平静下来。
在中华民国享受安定的日子没有多久之后,便发生了国共内战,使得中华民国战败便在1949年撤退到台湾。
军政时期[编辑]
中华民国成立[编辑]
1912年1月1日14省代表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黎元洪就任副总统。此时,清国仅掌控12省,即将步向灭亡。
袁世凯乱政[编辑]
袁世凯民清通吃:对清派北洋军攻占汉阳,迫使南京政府停战;对中华民国,逼迫溥仪退位,若成功可担任临时大总统[注 1]。
孙中山对袁世凯表示须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于南京就职。但袁世凯以北方兵变为由迁都北京。
同盟会改组国民党,以牵制袁世凯 (届时,该党转为合法政党),理事长孙中山,但实际上由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处理党务。
二次革命[编辑]
主条目:二次革命
袁世凯担心自己无法独揽大权,于是派人在上海车站暗杀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且袁世凯擅自向德、俄、英、法、日大借款一案被揭露了。袁世凯还免除三省都督[注 3]的职务。
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但失败,肇因于袁世凯握有重兵且有列强以财政支持。孙中山之后逃往日本东京继续反袁,并把国民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 (此时称三次革命)
之后,袁世凯于1913年10月逼迫国会选举他为大总统,后于1914年1月解散之、废《临时约法》,定新约法 (为了扩大总统职权)。且开始酝酿帝制。
五九国耻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编辑]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4~1918),日本对德国宣战,侵入山东。
1915年5月9日,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要求,袁世凯为了使日本支持帝制,所以除第五号外皆同意。后人将5月9日订为国耻纪念日。
二十一条包括:
- 日本独占山东 (继承自德国)、东北、内蒙古等地的权力
- 中国所有港湾岛屿不得租让它国
- 中日共同采矿
- ...等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列强忙于战争,无暇管理原先在马关条约后设立的工厂,也让中国本土工商业获得发展良机。
洪宪帝制[编辑]
主条目:洪宪帝制
1915年袁世凯授意杨度等人组织筹安会 (宪政协进会)、制造国体变更舆论。同年12月登基,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同月,云南起义,蔡锷与唐继尧的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各省又响应,列强、袁世凯亲信反对帝制,于是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撤销帝制,后于6月病死,黎元洪继位。
洪宪帝制只持续了83天。
军阀割据[编辑]
袁世凯去世后,中国政局动荡不安。
派系 | 主要首领 | 支持列强 | |
---|---|---|---|
北洋军阀 | 直系 | 冯国璋 曹锟 吴佩孚 孙传芳 |
英国、美国 |
皖系 | 段祺瑞 | 日本 | |
奉系 | 张作霖 | ||
南方军阀 | 滇系 | 唐继尧 | 法国 |
桂系 | 陆荣廷 |
1916~1928年间,北京政府先后被皖系、直系、奉系三个北洋军阀掌握。军阀依附列强,罔顾国内及国际秩序与法律,政治冲突多用武力解决。
战争列表:
复辟运动及护法运动[编辑]
1917年,黎元洪恢复《临时约法》、任命段祺瑞为国务总理,结果两人意见不合吵了起来,史称“府院之争”。
黎元洪召张勋调停纠纷、段祺瑞让各地拥护他的督军反叛。
没想到张勋竟拥护12岁的溥仪复辟,并将当年称为宣统九年。12天后,段祺瑞就让溥仪下台,并掌握大权,毁弃《临时约法》、成立新国会、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借机向日本借款。
孙中山于是号召原国会议员南下护法,并于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但因护法军政府没有军队,受到南方军阀桂系牵制[注 4]。
1922年陈炯明因和孙中山北伐意见不合,陈炯明就出兵攻打孙中山了。孙中山于是在同年6月16日搭乘永丰鉴转赴上海。
同年曹锟恢复《临时约法》,并于1923年贿赂国会议员[注 5]而当选总统,孙中山因而结束护法,转而讨伐曹锟。
此事件也导致了中国的南北分裂。
新文化运动[编辑]
主条目:新文化运动
民初新知识份子认为中国需要思想改革而推出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提出以新代旧。其主编之白话文《青年杂志》(后改称《新青年》)介绍西方文化并批评传统。为新文化运动揭开序幕。
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自由学风,北大成为推动该运动的重镇。
五四运动[编辑]
主条目:五四运动
1919年中华民国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身分参加巴黎和会,巴黎和会最后决议日本取得了山东的特权。
同年5月4日,北大学生在天安门广场示威游行提出收回山东权利等要求,且各地纷纷响应。使得最后政府拒签合约。
北伐[编辑]
主条目:北伐 (中华民国)
1923年孙中山和越飞发表孙越联合宣言,史称“联俄容共”或“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年中国国民党改组,并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孙中山在苏联顾问协助下成立黄埔军校,成为北伐之主力。结果在二次直奉战争时,孙中山北上后隔年 (1925年)3月12日便逝世了。
1925年7月,中国国民党为凝聚南方革命力量,成立国民政府。隔年蒋中正便领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先后击败直系吴佩孚、直系孙传芳、奉系张作霖。
1927年蒋中正在上海清党,以武力清除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 (当时武汉的还在),与亲共者在武汉成立的政府对立,使得北伐中断,国共绝交。史称“宁汉分裂”。
1928年日本为阻挠中国统一,在山东济南借口保护日侨,杀害中国外交官员和民众。国民革命军忍辱负重的绕道北伐。史称“济南惨案”。
最后国民革命军逼近北京,掌控北京的张作霖搭火车逃回东北,但发生皇姑屯事件,在沈阳 (奉天)被日本人炸死,其子张学良在东北易帜[注 6],中国统一。
训政时期[编辑]
十年建设 (黄金十年、十年建国)[编辑]
主条目:十年建设
政治方面,中国国民党“以党治国、以党建国”,并发布《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曾于1936年5月5日发布《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史称五五宪草。后因中日战争爆发,立宪遭到搁置。
军事方面,北伐时,军队人数多、编制复杂,所以蒋中正削弱各地军队领袖的实力,并聘请德国的顾问来整建现代化陆军。
经济方面重整税收,并收回关税自主权。1933年废两改元,货币以银元为单位、铸造权收归中央。1935年发行法币,结束自清末以来的币制混乱局面。
交通建设方面扩大公路、铁路、航空交通网。土地改革方面使用减租以及乡村建设运动 (为温和土地改革)。
教育方面广设中小学,晏阳初等人在河北定县推动平民教育。1934年蒋中正在江西南昌发起新生活运动。
但是在此时期仍有内忧外患,内忧为军人叛乱 (中原大战)及中国共产党,故在1930~1935年间五次围剿共党,1934年第五次围剿共党,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的秘密基地被国军击溃,所以共军逃到陕北延安,中国共产党称之为“两万五千里长征”。
外患则是日本,日本引发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并建立满洲国。
西安事变[编辑]
主条目: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25日。因日本一直攻打中国,但国民政府并未做出反应,人民对“壤外必先安内”提出质疑。同时,中国共产党表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后,心情相当不好,因为东北变日本的,东北军要么就去西北剿匪、要么就去陕西剿共。
张学良表示要抗日,蒋中正反对。所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1936年趁蒋中正去西安视察时,把他扣押。张学良表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使得国民政府停止剿共,展开第二次国共合作,故有一句话为“西安事变救了共产党”。
八年抗战[编辑]
主条目:八年抗战
1937~1945年间,因为日本引发卢沟桥事变而展开了长达八年的抗战历史。前四年为中国独立抗战,后四年为盟军并肩作战。
前四年 (1937~1940)中国战略为打持久战、迁都重庆、以空间换取时间;日本战略为速战速决、傀儡政权 (以华制华;汪精卫政权)。前后引发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
后四年 (1941~1945)的引爆点是珍珠港事变,使得中美英同盟,并举行开罗会议。但后面的雅尔达会议,美国为了说服苏联对日宣战,出卖了中国...。
最后借由日本原子弹爆炸事件,在1945年8月12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国共内战[编辑]
主条目:国共内战
通货膨胀 | |
---|---|
时间 | 买一公斤白米 金额 |
民国37年 8月 (1948.8) |
20 |
民国38年 5月 (1949.5) |
4000000 |
1945~1949年间,八年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爆发了战争,史称“国共内战”。
因为中国通货膨胀严重 (参见旁表格),1948年改发行银元券、金圆券,同时,中国共产党以平分土地 (共产主义)为号召,无产阶级纷纷叫好。经过重庆会谈、政治协商会议谈和无成,1947年由国民政府下令动员戡乱,但无成效。最后于1947年12月25日行宪。1949年战争爆发,国民党一直惨败,中华民国被迫离开大陆吴淞而退守至台湾。
台湾时期 (宪政时期)[编辑]
- 参见:蒋中正总统
蒋中正总统在1950年3月1日在台湾复行视事后便进行总统专制,在蒋中正总统任内中华民国与美国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在蒋中正的眼里台湾只是他反攻大陆的基地而已。蒋中正总统时期进行了为期38年的戒严,还在台湾发生了白色恐怖事件,以及1970年代发生的美丽岛事件,1975年4月5日蒋中正去世。由严家淦继任总统。
严家淦的代理总统期间到1978年改由蒋经国总统继任正式总统,蒋经国总统任内帮助新加坡军队进驻到台湾进行训练,称为星光部队。1987年解除戒严。
战后不久[编辑]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将台湾、澎湖归还给中华民国。成立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陈仪就任行政长官,但是却独揽大权[注 7]。当时的地方首长、高级政府官员多由大陆来台人士担任,而且部分军警、官员贪污。当时的人称“狗[注 8]去猪[注 9]”。
经济方面,行政长官公署管制糖、盐,限制民间经济活动,并把台湾的粮食、物资拿去支援国共内战,导致物价飞涨、秩序不稳、民怨爆发。1949年为了解决通货膨胀,用四十万旧台币换一元新台币。
为了改善经济,陆续推出土地改革:
- 三七五减租
- 1949年推出。地主不可收超过该佃农37.5%之年收获量的地租。
- 公地放领
- 1951年推出。政府开放公有耕地出售,由现耕农承领。
- 耕者有其田
- 1953年推出。地主保留部分田地 (水田三甲或旱田六甲),其馀政府强制收购并分配给佃农
二二八事件[编辑]
主条目:二二八事件
1947年2月27日,缉烟人员查缉私烟时,误杀民众,民众愤而捣毁警局。2月28日卫兵对请愿民众开枪,让此事件演变成全岛性反政府运动。结果将陈仪免职、成立台湾省政府 (取代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并任用台湾人担任地方首长、高级政府官员。即使如此,此事件仍对日后政治发展、族群关系产生不好影响。
戒严[编辑]
主条目:戒严 (中华民国)
受国共内战影响,根据《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1949年5月国民政府准备撤退至台湾,为了确保局势稳定及巩固政权,由陈诚颁布《戒严令》,限制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自由 (完全抵触宪法),导致民国40~50年代间有白色恐怖的产生。
1987年蒋经国废止《戒严令》,开放党禁、报禁,恢复基本人权。1991年李登辉废止《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
古宁头战役[编辑]
主条目:古宁头战役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武力进犯金门,经过激战后中华民国得胜。
韩战[编辑]
主条目:韩战
1950年朝鲜出兵大韩民国,联合国派美国支援大韩民国。1953年停战,以北纬38度线为国界。
之后美国为防止共产势力扩张,派第七舰队协防台湾海峡,对中华民国提供军事、经济援助、外交支持。1954年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将中华民国纳入东亚反共防御体系。
进口替代[编辑]
1950年代 (民国40年代)为了保障国内产业而限制进口,并积极生产民生用品、大量外销农产、加工品以赚取外汇。为六期经济建设计画之前三期。
八二三炮战[编辑]
主条目:八二三炮战
1958年8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猛烈轰击金门,中华民国奋力抵抗,没让中共得逞。在此之后就没有大规模武力冲突。
雷震事件[编辑]
主条目:雷震事件
1960年雷震等人创办《自由中国》批评时局,并突破党禁,创立中国民主党,最后遭政府判刑。
出口导向[编辑]
1960年代 (民国50年代)为了加速经济成长,改以外销为主 (拓展海外市场、赚取外汇),并利用廉价劳力吸引外国资金、技术来台。为六期经济建设计画之后三期。
1966年开始陆续设置加工出口区 (如高雄加工出口区),类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特区。
十大建设[编辑]
主条目:十大建设
1970年代 (民国60年代)行政院院长蒋经国提出十大建设,同时推出了客厅即工场。使得对外贸易持续成长,保持出超,与香港、大韩民国、新加坡并称亚洲四小龙。
退出联合国[编辑]
1971年中华民国以“汉贼不两立”退出联合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国席位,使得中华民国的邦交国数量骤减。
美丽岛事件[编辑]
主条目:美丽岛事件
随著国内经济、教育迅速发展,民众对民主的要求提高,挑战政府。
1979年12月10日[注 10],美丽岛杂志社在高雄举行国际人权日纪念大会,集会游行,要政府解严,因而爆发激烈冲突,党外 (非国民党)人士遭逮捕,接受审判时趁机透过媒体传播民主。
此事件之后党外人士仍以选举、宣传等方式推动民主,并于1986年创立民主进步党。
中美断交[编辑]
1979年美国与中华民国断交,并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且废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另制定《台湾关系法》,双方维持非官方往来。
民主时期 (宪政时期)[编辑]
台湾自1987年解严后,台湾开始进入民主时代,民主进步党也在解严后成立。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后,李登辉继任总统,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签署九二共识,使得九二共识成为今天的两岸共识。
1996年3月23日台湾举行首次民选的中华民国总统大选前夕,台湾海峡发生了九六台海飞弹危机。2000年台湾首次政党轮替,由民主进步党的中华民国总统候选人陈水扁当选总统,副总统也首次出现了女性,台湾正式进入由本土的台湾人执政的时代。
产业升级及贸易自由国际化[编辑]
- 1980年代 (民国70年代)以后,因劳动成本增加,推动产业升级,大幅降低关税、放宽进出口管制。
于1980年设立新竹科学园区、1991年加入亚太经济合作会议、2002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因而经济起飞。近年来纷纷雇用外籍劳工,也到东南亚、中国设厂。
辜汪会谈[编辑]
主条目:辜汪会谈
1993年4月27~29日在新加坡举办两岸首次会谈。双方各由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出席。
陈水扁时期[编辑]
2000年台湾政党轮替执政后的民主进步党开始推行台湾独立运动,导致了中国在2005年时成立了反分裂国家法,在陈水扁总统执政期间美国政府暗中帮助陈水扁搞台独,2004年因为发生了319枪击案,使得选前之夜暂停举办。2006年扁政府爆发贪污危机,前民主进步党党主席施明德发动了百万人民倒扁行动。
马英九时期[编辑]
2008年中国国民党的中华民国总统候选人马英九以700多万票当选了中华民国第12届总统,2008年在国民党赢回政权后,中国国台办主任张明清访问台湾南部地区,遭到当地议员及民众欧打。2010年台湾与中国签署ECFA,2012年马英九连任成功。2014年3月发生太阳花学运,同年年底的地方首长选举中国国民党惨败。
参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书目[编辑]
- 《国中社会1下》,翰林出版,2012年2月版
- 《国中社会2下》,翰林出版,2012年9月版
网站[编辑]
注释[编辑]
注释[编辑]
外部连结[编辑]
亚洲各国和地区历史 |
---|
西亚:阿富汗 - 亚美尼亚 - 亚塞拜然1 - 巴勒斯坦5 - 巴林 - 赛普勒斯1、8 - 埃及2 - 乔治亚1 - 约旦 - 伊朗 - 伊拉克 - 以色列5 - 卡达 - 科威特 - 黎巴嫩 - 叙利亚 - 沙乌地阿拉伯 - 土耳其1 - 阿拉伯联合大公国 - 阿布哈兹 - 北赛普勒斯1、8 -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 - 南奥塞梯 - 亚克罗提利与德凯利亚1、7
南亚:巴基斯坦 - 孟加拉国 - 不丹 - 印度 - 马尔地夫 - 尼泊尔 - 斯里兰卡 - 英属印度洋领地2、7 东南亚:东帝汶3 - 汶莱 - 缅甸 - 柬埔寨 - 印尼3 - 寮国/老挝 - 马来西亚 - 新加坡 - 泰国 - 越南 - 科科斯(基林)群岛3、6、7 - 圣诞岛3、6、7 东亚:中华人民共和国 (香港 - 澳门) - 蒙古 - 菲律宾 - 日本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韩 - 大韩民国/南韩 - 中华民国/台湾4 中亚:哈萨克1 - 吉尔吉斯 - 塔吉克 - 土库曼 - 乌兹别克 1 部分领土在欧洲且同为欧洲国家/地区。 2 部分领土在非洲且同为非洲国家/地区。 3 部分领土在大洋洲。 4 亦因地理位置或政治因素而称为“台湾”或“中华台北”。1971年后非联合国会员国,目前不被联合国和大多数国家承认。请参阅台湾问题与两岸关系。 5 疆域未定。请参阅巴勒斯坦问题。 6 部分领土在大洋洲且同为大洋洲国家/地区。 7 属地和其它特殊政区。 8 政权分裂。请参阅赛普勒斯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