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来自Quickpedia wiki

簡體中文中華人民共和國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其他海外華人所使用的共通文字,現在在中國使用簡體中文的人數有13億人之多,目前年輕一代的人都已經不會寫繁體中文了。

由來[编辑]

簡體中文最早並不是從1949年後才出現的,而是在較早以前的時代就已出現,另有一說在中國甲骨文中就被發現簡體字,由於古代的書寫方式都以毛筆字為主,發展到小篆的時代簡體字已被當時許多人使用,演化到楷書和隸書的時期,簡體中文的使用上就顯得更加普及化。到宋朝時期由於印刷術的進步,便把簡體字印在書本上,不久後簡體字就被廣大的使用,後來在太平天國的玉璽都刻有簡體字,時間到了1909年出現提倡簡體字在中國大陸流行使用的人物陸費逵,當時他把一本教育雜誌印上簡體中文,1921年又發表名為《整理漢字的意見》一書,內容中提出對如何減少中文筆畫的方法,隔年的1922年錢玄同向國語籌備委員會提出《減省現行漢字的筆劃案》一書。

這些人的簡體中文提案,並將這回提案作為一種號召,提案中指出:「文字本來就是一種溝通工具,應該要把筆畫較多、較難寫的納入考量」。

使用近況[编辑]

當時在簡體中文實施後,原本較多的文盲都已較為讀懂中文字,就像使用白話文後用文言文的人就變少,並且也較好溝通。

參考資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