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

来自Quickpedia wiki
File:560px-China Song Dynasty.jpg
宋朝領土

宋朝 (960年-1279年)是繼五代十國之後的朝代。宋朝分為南北宋,北宋首都為汴京、南宋首都為臨安,北宋趙匡胤 (宋太祖)為第一位君主,宋欽宗為最後一位君主,北宋之後因靖康之禍而滅;南宋趙構 (宋高宗)為第一位君主;因元朝而滅。

歷史[编辑]

宋太祖時期[编辑]

趙匡胤 (宋太祖)原是五代後周將領,因陳橋兵變取得帝位。之後因為藩鎮割據,所以杯酒釋兵權,把兵權收歸中央,以強幹弱枝。

強幹弱枝的優點是可以解決唐代武將跋扈現象,但導致宋朝國力不振,邊防無力,外患侵略嚴重。

此外,宋太祖還重文輕武 (文人政治):

  • 若官員犯錯:武官刺字、文官沒事
  • 不得殺敢言的大臣
  • 擴大科舉名額

宋真宗時期[编辑]

宋真宗遼國簽定澶淵之盟,產生了中國首次與外族對等邦交,亦是開啟花錢買和平之先例。其實在澶淵之盟前,雖有人主張遷都,但最後宋真宗仍受寇準建議而親征。從此之後,宋每年給遼歲幣,換取百年和平。

宋真宗在位時,宋朝自占城 (今越南)引進早熟稻,稻米產量大增 (一年兩獲)。

宋仁宗時期[编辑]

宋仁宗在位時西夏常侵擾宋,因而出現抗夏名將韓琦范仲淹

宋仁宗在位時發生范仲淹改革 (慶曆改革)。

王安石變法[编辑]

宋神宗在位時發生王安石變法 (熙寧變法):

  • 改善財政問題:歲幣支出大、過多的官員 (文人政治)和士兵 (防範外患),國家財政負擔重
  • 推新政 (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保馬法、太學三舍法),實施了5年

但是因為王安石剛愎自用、過於自信、固執己見,受到司馬光歐陽脩蘇軾等大臣反對。最後不但變法失敗,還形成新舊黨爭

靖康之禍[编辑]

金朝攻陷首都汴京,宋徽宗宋欽宗、大臣被虜,北宋滅亡。靖康之禍後,宋朝南遷。

宋高宗時期[编辑]

趙構 (宋高宗)在位時岳飛率領岳家軍攻打金,但宋高宗與宰相秦檜急於與金求和,於是以莫須有的罪名判岳飛死刑

厓山之役[编辑]

雖抗元名將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極力抵抗,但忽必烈仍然滅掉了南宋。

經濟[编辑]

農業[编辑]

時期農業進步。因為有龍骨水車秧馬之發明,並產生梯田湖田

商業[编辑]

宋朝廢除坊市制度 (~宋),夜市興隆。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繪製了清明時,在汴京汴河的上河沿岸之景)顯示了其繁榮之狀。

貿易[编辑]

宋元在廣州 (自唐代以來即是重要港口)、泉州市舶司,市舶司所得稅收是國庫重要收入。

貨幣[编辑]

北宋時,四川地區發行紙幣交子,有時間限制,逾期作廢。到了南宋,東南地區發明紙幣會子,仍有時間限制,逾期作廢。

文化[编辑]

教育[编辑]

因實施文人政治,科舉成為選拔人才的主要方式,且形成「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觀念。

朱熹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合稱四書。

另外,宋朝是中國四大書院全盛時代。

思想[编辑]

魏晉南北朝以來儒學衰微,所以宋朝時,融合儒家、道家佛教思想之理學 (新儒學、道學)最盛,注重知識養成、品德修養。 北宋代表為周敦頤 (理學創始者)、程頤程顥,南宋代表為朱熹 (集理學之大成者)、陸九淵

文學[编辑]

宋詞[编辑]

宋詞代表為蘇軾李清照

書法、繪畫[编辑]

書法繪畫宋徽宗最有名 (有書法「瘦金體」)。

史學[编辑]

司馬光的《資治通鑑》為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戰國~五代的歷史。

科技[编辑]

沈括的《夢溪筆談》記載許多當時的科技成就。

外交[编辑]

邊境貿易[编辑]

宋與西夏邊境貿易頻繁。

政治[编辑]

新舊黨爭[编辑]

新舊黨爭以支持新法 (新黨,王安石等北方人)和反對新法 (舊黨,司馬光歐陽脩蘇軾等南方人)的的大臣們輪流執政,使宋朝國勢衰弱。

生活[编辑]

宋朝繁榮之景可見《清明上河圖》。

空地、瓦子 (瓦舍、瓦肆)[註 1]、勾欄[註 2]為表演說書戲曲之處。

參見[编辑]

參考文獻[编辑]

書目[编辑]

  • 《國中社會2上》,翰林出版,2012年3月版

網站[编辑]

注釋[编辑]

注釋[编辑]

  1. 各種娛樂場所的集中地
  2. 各種戲曲技藝演出的場所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