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大清 Qing (英语) | |
File:Flag of the Qing dynasty (1889-1912) svg.png 大清帝国国旗 |
无 |
自然地理 (实际管辖区) | |
File:560px-Empire of the Great Qing (orthographic projection).svg.png | |
首都 | 北京 |
---|---|
面积
| |
人民生活 | |
官方语言 | 满洲语、汉语(文言文) |
人口
| |
民族 | 汉人、满洲人 |
政治文化 | |
国家领导人:
不适用 | |
经济实力 | |
货币单位 | 清朝货币 |
国家资料 | |
大清帝国 (后人称清朝,1616年-1912年)是继明朝之后的朝代,由女真族 (满洲族)所建。首都为北京,皇太极为第一位君主,溥仪 (清逊帝)为最后一位君主;因孙中山发动武昌起义而衰、隆裕太后发布《清室退位诏书》而灭。
历史
后金的建立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于1616年建金 (史称后金),并统一女真、创满文、八旗制度。
清国的建立
爱新觉罗皇太极 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并改国号为清。
清世祖时期
1644年,李自成于北京称帝,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以消灭流寇,此时,清入关,由爱新觉罗福临(顺治帝;清世祖)所率领的军队推翻了明朝政府,统治中原,但并未统一中国,与南明、明郑对立。之后,清世祖铲除南明政权。
康雍乾盛世 (盛清)
爱新觉罗玄烨 (清圣祖;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乱、灭郑式政权,并将台湾、漠北蒙古纳入清朝版图 (统一天下)。另编有《康熙字典》。
爱新觉罗胤祯 (清世宗;雍正皇帝)将青海、西藏纳入清朝版图、西南改土归流。并以传教士介入皇位之争为由实施雍正禁教,中国因此在十九世纪时落后[注 1]。
爱新觉罗弘历 (清高宗;乾隆皇帝)征伐缅甸、南越、廓尔喀,且平定大小金川、准噶尔、回疆、林爽文事件、苗乱,将天山南北路 (新疆)纳入版图,安南、缅甸、廓尔克入贡。另编有《四库全书》。
但清高宗在位晚年因宠信和珅,吏治大坏、人口激增,土地分配问题严重、对外征战不断而使清朝由盛转衰。
英使东来
英国希望开拓中国市场,于是希望清廷增开通商口岸。先后派了马加尔尼、阿美士德分别觐见清高宗、清仁宗 (嘉庆皇帝)。
但因为天朝体制、觐见皇帝之跪拜问题而徒劳无功。
鸦片战争
主条目:鸦片战争
英使东来失败,于是英国有新的策略-从殖民地印度进口鸦片,导致中国人民不健康、白银外流、影响经济。后清宣宗 (道光皇帝)在1839年派林则徐到广州查禁并销毁鸦片,因而引来英国政府不满,于1840年发动战争。清战败,在1842年时签订《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为清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同时开启了不平等条约序幕、结束了清朝闭关自守局面。
太平天国
主条目:太平天国
1850年,洪秀全于广西起事,创立拜上帝会,以排满为号召。1851年,成立太平天国。1853年攻陷南京,并定都南京,改称天京。1864年,清军攻陷天京,洪秀全自杀,太平天国灭。
也因为这个清朝最大内乱,汉人地位得以提升,地方军权力也上升了,但严重影响清朝经济和社会[注 2]。
英法联军
主条目:英法联军
之后,英国想要更多福利,所以想修改《南京条约》内容,清朝不同意。英国再度不满,和法国一起攻打清。1858年爆发第一次英法联军战争,清战败,同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换约不成,爆发第二次英法联军战争 (又称换约战争),清战败,同年签订《北京条约》。
自强运动
主条目:自强运动
鸦片战争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清廷不重视。太平天国之乱、英法联军后,恭亲王奕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沈葆祯因为看到西方武器后惊叹不已,所以推动清末第一个改革运动。欲改革器物层次,并从国防军事改革至民生经济。
但守旧派人士反对 (如破坏铁路)、缺乏规划、改革仅限器物层次、列强占领清朝藩属国,蜡烛多头烧,因而作罢。
牡丹社事件
主条目:牡丹社事件
1871年,有一群琉球人民因为船难漂流到恒春,后惨遭原住民杀害,日本后来以惩办凶手为由于1874年出兵攻打台湾牡丹社。之后清廷和日本签订条约,日本撤兵,清廷赔款并承认日本是“保民”义举[注 3],日本借机声称琉球人民是日本臣民,之后于1879年正式吞并琉球。
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发生在1884年。后于1885年签订条约,清因而割让越南给法国。
这场战争过后,清廷意识到台湾的重要,于是台湾建省。
甲午战争
大日本帝国想变得强大,所以在牡丹社事件吞并琉球后,还想吞并朝鲜。1894年爆发甲午战争,清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对中国本土工商业有不好的影响,另,台湾成立台湾民主国。此战争亦显示清自强运动的不足、日明治维新的成功。
辽东半岛本来是俄国的欲占领地,但被日本并吞了,因此俄国和德国、法国干涉还辽,使清廷以白银3000万两赎回辽东半岛。
瓜分中国、门户开放
国家 | 港口 | 租期 | 势力范围 |
---|---|---|---|
德 | 胶州湾 | 99年 | 山东省 |
俄 | 旅顺、大连 | 99年 | 东北、长城以北 |
英 | 威海卫 | 25年 | 长江流域 |
新界 | 99年 | ||
法 | 广州湾 | 99年 | 西南、海南岛 |
日 | 福建省 |
德国认为自己干涉还辽有功,想和清租界港湾,但遭拒绝。所以于1898年,以传教士被杀为由强占胶州湾。后列强跟进:强租港湾、划分势力范围。
- 保持中国领土及主权完整
- 各国在中国的经济利益均等
戊戌变法
甲午战争失败且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被轰爆,有人认为改革器物层次根本无法促进清朝的进步。
所以康有为、梁启超、清德宗 (光绪皇帝)推动戊戌变法。康有为等人提出“拒和、迁都、变法”,史称“公车上书”,改革制度层次,历时103天。
但戊戌变法缺乏规划,且不少欲参加科举考试之士人反弹废除八股文,重要的是清德宗无掌握实权,实权在慈禧太后手中而造成变法失败。
而真正终结戊戌变法的是戊戌政变,由慈禧太后、守旧派人士发动。
仇外
自西方多次侵略清国[注 4]后,人民就对洋人不满(仇外),且部分传教士常借着在《南京条约》领事裁判权中获得的司法特权庇护教民,各地常有冲突。
华人称外国人为大毛子;称信仰天主教、基督教之华人为二毛子;称通洋学、通洋语、用洋货之人为三毛子~十毛子
另,朝廷也仇外。因为戊戌政变后,列强帮助康有为、梁启超逃跑,且慈禧太后想要罢黜光绪皇帝时,列强表示反对[注 5]
义和团事变
主条目:义和团事变
义和团兴起于山东 (华北地区),但被袁世凯驱离,因而转往天津、北京 (直隶省)发展。
义和团焚毁教堂、拆铁路、杀害外国公使 (如日本使馆书记、德国公使克林德)、杀害外国教民。
八国联军
主条目:八国联军
慈禧太后认为义和团有能力,所以主动向各国宣战,在1900年爆发八国联军战争 (又称庚子之役),俄、德、法、美、日、奥、义、英攻陷北京,清战败,1901年签订《辛丑和约》。
慈禧也不是省油的灯,她下令铲除义和团、惩办毓贤等人,继续垂帘听政。
清末改革
慈禧太后想要挽回人心而推出庚子后新政,内容与戊戌变法差不多。
1906年清廷下诏预备立宪。1908年的宪法草案君权太重[注 6]。1911年成立责任内阁,但很多皇族,被说是“皇族内阁”[注 7]。
立宪派人士失望透顶,于是转而支持革命。
孙中山革命
1911年4月27日爆发广州黄花岗之役,使大家意识到革命,并参与革命。
1911年,清廷宣布铁路国有,将民营的粤汉铁路、川汉铁路强行收归国有。因而爆发保路运动,以四川省最激烈,另有湖南、湖北、广东。湖北军前往四川镇压,湖北闹空城,所以1911年10月10日爆发武昌起义 (又称辛亥革命),后于湖北建立湖北军政府。之后各省纷纷响应,此时的清朝仅掌控12省,即将步向灭亡。
隆裕太后代替溥仪于1912年2月12日颁布退位诏书,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统治神州200余年的清朝至此灭亡。
版图
清朝的版图在极盛时期连台湾、外蒙古和库页岛都曾经是它的领土,但是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台湾和外蒙古以及库页岛都陆续失去这三个地方的领土。
清帝列表
- 称帝前
肖像 | 庙号 | 谥 | 名 | 在世时间 | 年号 | 在位时间 |
---|---|---|---|---|---|---|
File:努尔哈赤.jpg | 清太祖 | 高皇帝 | 努尔哈赤 | 1559年-1626年 | 天命 | 1616年-1626年 |
File:皇太极.jpg | 清太宗 | 文皇帝 | 皇太极 | 1592年-1643年 | 天聪 | 1626年-1636年 |
- 称帝之后至康雍乾圣世
肖像 | 庙号 | 谥号 | 名 | 在世时间 | 年号 | 在位时间 |
---|---|---|---|---|---|---|
File:清世祖.jpg | 清世祖 |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 福临 | 1638年-1661年 | 顺治 | 1643年10月8日-1661年2月5日 |
File:清圣祖.jpg | 清圣祖 |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 玄烨 | 1654年-1722年 | 康熙 | 1661年2月5日-1722年12月20日 |
File:雍正帝.png | 清世宗 |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 胤禛 | 1678年-1735年 | 雍正 | 1722年12月27日-1735年10月8日 |
File:乾隆帝.jpg | 清高宗 | 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 弘历 | 1711年-1799年 | 乾隆(乾音发钱) | 1735年10月18日-1796年2月9日 (1796年-1799年宫内仍用乾隆年号) |
清中叶至民国成立
经济
贸易
清初实施海禁政策 (抵制郑氏政权)、朝贡贸易,贸易不发达。台湾收入版图后,海禁解除。乾隆之后直至鸦片战争以港口多难管理为由实施一口通商,只准在广州进行贸易,外商只能透过公行交涉。
货币
明朝到清末白银和铜钱并用。欧洲地理大发现后白银自海外大量输入。
手工业
商业
文化
文学
外交
本条目或段落需要扩充,欢迎协助扩充来改善这个条目或者段落。 |
西方
明朝中期,西方人发现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所以欧洲人就在中国进行贸易和传教 (宗教改革),并于澳门 (葡萄牙)、菲律宾马尼拉 (西班牙)、印尼巴达维亚 (荷兰)、印度 (英国)建立根据地。
俄罗斯帝国
对清国领土的侵犯分为蚕食和鲸吞两种:
- 鲸吞
- 蚕食
- 俄国亦暗中搬动中俄国界界碑,使中国西北领土被吞并。
制度
清朝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使用的是高压怀柔政策:
参见
参考文献
书目
- 《国中社会2上》,翰林出版,2012年3月版
- 《国中社会2下》,翰林出版,2012年9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