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修订间差异

来自Quickpedia wiki
无编辑摘要
復原由Verysad (對話)的編輯;更改回Tgbyctfm的最後一個版本
第144行: 第144行:
| ||<div style="float:right; font-size:70%; padding:0 .5em 0 .5em">[{{SERVER}}{{localurl:{{NAMESPACE}}:{{PAGENAME}}|action=edit&section=0}} <small>編輯</small>]</div>
| ||<div style="float:right; font-size:70%; padding:0 .5em 0 .5em">[{{SERVER}}{{localurl:{{NAMESPACE}}:{{PAGENAME}}|action=edit&section=0}} <small>編輯</small>]</div>
|}
|}
'''大清帝國''' (後人稱'''清朝''',1616年-[[1912年]])是繼[[明朝]]之後的朝代,由女真族 (滿洲族)所建。首都為[[北京]],皇太極為第一位君主,溥儀 (清遜帝)為最後一位君主;因[[孫中山]]發動[[武昌起義]]而衰、隆裕太后發布《清室退位詔書》而滅。
'''大清帝國''' (後人稱'''清朝''',[[1616]]-[[1912年]])是繼[[明朝]]之後的朝代,由[[女真族]] (滿洲族)所建。首都為[[北京]],[[愛新覺羅皇太極|皇太極]]為第一位君主,[[愛新覺羅溥儀|溥儀]] (清遜帝)為最後一位君主;因[[孫中山]]發動[[武昌起義]]而衰、[[隆裕太后]]發布《[[清室退位詔書]]》而滅。


清朝於三藩之亂後才大致統一了[[中國大陸]]。
清朝於[[三藩之亂]]後才大致[[統一]]了[[中國大陸]]。


==歷史==
==歷史==
===後金的建立===
===後金的建立===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於1616年建金 (史稱後金),並統一女真、創滿文、八旗制度。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於1616年建金 (史稱後金),並統一[[女真族|女真]]、創[[滿文]][[八旗制度]]
===清國的建立===
===清國的建立===
愛新覺羅皇太極 (順治皇帝)改女真族名為滿洲,並改國號為清。
[[愛新覺羅皇太極]] (順治皇帝)改女真族名為滿洲,並改國號為清。
===清世祖時期===
===清世祖時期===
1644年,李自成於[[北京]]稱帝,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以消滅流寇,此時,清入關,由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所率領的[[軍隊]]推翻了[[明朝|明朝政府]],統治中原,但並未統一中國,與南明、[[明鄭時期|明鄭]]對立。之後,清世祖剷除南明政權。
[[1644年]][[李自成]]於[[北京]]稱帝,[[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以消滅[[流寇]],此時,清入關,由[[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所率領的[[軍隊]]推翻了[[明朝|明朝政府]],統治中原,但並未統一中國,與[[南明]]、[[明鄭時期|明鄭]]對立。之後,[[清世祖]]剷除南明政權。
===康雍乾盛世 (盛清)===
===康雍乾盛世 (盛清)===
愛新覺羅玄燁 (清聖祖;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亂、滅[[明鄭時期|鄭式政權]],並將[[台灣]]、漠北蒙古納入清朝版圖 (統一天下)。另編有《[[康熙字典]]》。
[[愛新覺羅玄燁]] (清聖祖;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亂]]、滅[[明鄭時期|鄭式政權]],並將[[台灣]]、[[漠北]][[蒙古]]納入清朝版圖 (統一天下)。另編有《[[康熙字典]]》。


愛新覺羅胤禎 (清世宗;雍正皇帝)將青海、[[西藏]]納入清朝版圖、西南改土歸流。並以傳教士介入皇位之爭為由實施雍正禁教,中國因此在十九世紀時落後<ref group="註">西方[[工業革命]]、[[交通革命]]、[[美國|美]][[法國|法]][[人權革命]]皆在禁教後發生。</ref>
[[愛新覺羅胤禎]] (清世宗;雍正皇帝)將[[青海]]、[[西藏]]納入清朝版圖、西南[[改土歸流]]。並以[[傳教士]]介入皇位之爭為由實施[[雍正禁教]],中國因此在[[十九世紀]]時落後<ref group="註">西方[[工業革命]]、[[交通革命]]、[[美國|美]][[法國|法]][[人權革命]]皆在禁教後發生。</ref>


愛新覺羅弘曆 (清高宗;乾隆皇帝)征伐[[緬甸]]、南越、廓爾喀,且平定大小金川、準噶爾、回疆、[[林爽文事件]]、苗亂,將天山南北路 ([[新疆]])納入版圖,安南、緬甸、廓爾克入貢。另編有《四庫全書》。
[[愛新覺羅弘曆]] (清高宗;乾隆皇帝)征伐[[緬甸]]、[[南越]][[廓爾喀]],且平定[[大小金川之役|大小金川]][[準噶爾]][[回疆]]、[[林爽文事件]]、[[苗亂]],將[[天山]]南北路 ([[新疆]])納入版圖,[[安南]]、緬甸、[[廓爾克]]入貢。另編有《[[四庫全書]]》。


但清高宗在位晚年因寵信和珅,吏治大壞、人口激增,土地分配問題嚴重、對外征戰不斷而使清朝由盛轉衰。
但清高宗在位晚年因寵信[[和珅]],吏治大壞、人口激增,土地分配問題嚴重、對外征戰不斷而使清朝由盛轉衰。
===英使東來===
===英使東來===
英國希望開拓中國市場,於是希望清廷增開通商口岸。先後派了馬加爾尼、阿美士德分別覲見清高宗、清仁宗 (嘉慶皇帝)。
[[大|英國]]希望開拓中國市場,於是希望清廷增開通商口岸。先後派了[[馬加爾尼]][[阿美士德]]分別覲見[[清高宗]][[清仁宗]] (嘉慶皇帝)。


但因為天朝體制、覲見皇帝之跪拜問題而徒勞無功。
但因為[[天朝]]體制、覲見皇帝之跪拜問題而徒勞無功。
===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
<small>主條目:[[鴉片戰爭]]</small>
<small>主條目:[[鴉片戰爭]]</small>


英使東來失敗,於是英國有新的策略-從殖民地[[印度]]進口鴉片,導致中國人民不健康、白銀外流、影響經濟。後清宣宗 (道光皇帝)在1839年派林則徐到廣州查禁並銷毀鴉片,因而引來英國政府不滿,於1840年發動戰爭。清戰敗,在1842年時簽訂《[[南京條約]]》(又稱《江寧條約》),為清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同時開啟了不平等條約序幕、結束了清朝閉關自守局面。
英使東來失敗,於是英國有新的策略-從殖民地[[印度]]進口[[鴉片]],導致中國人民不健康、白銀外流、影響經濟。後[[清宣宗]] (道光皇帝)在[[1839]][[林則徐]][[廣州]]查禁並銷毀鴉片,因而引來英國政府不滿,於[[1840]]發動戰爭。清戰敗,在[[1842]]時簽訂《[[南京條約]]》(又稱《江寧條約》),為清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同時開啟了不平等條約序幕、結束了清朝閉關自守局面。
===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
<small>主條目:[[太平天國]]</small>
<small>主條目:[[太平天國]]</small>


1850年,洪秀全於廣西起事,創立拜上帝會,以排滿為號召。1851年,成立太平天國。1853年攻陷[[南京]],並定都南京,改稱天京。1864年,清軍攻陷天京,洪秀全自殺,太平天國滅。
[[1850年]][[洪秀全]][[廣西]]起事,創立拜上帝會,以排滿為號召。[[1851]],成立太平天國。[[1853]]攻陷[[南京]],並定都南京,改稱天京。[[1864]],清軍攻陷天京,洪秀全自殺,太平天國滅。


也因為這個清朝最大內亂,[[漢人]]地位得以提升,地方軍權力也上升了,但嚴重影響清朝經濟和社會<ref group="註">牽連到[[長江|長江流域]]各省,死亡人數2000萬~5000萬</ref>。
也因為這個清朝最大內亂,[[漢人]]地位得以提升,地方軍權力也上升了,但嚴重影響清朝經濟和社會<ref group="註">牽連到[[長江|長江流域]]各省,死亡人數2000萬~5000萬</ref>。
第180行: 第180行:
<small>主條目:[[英法聯軍]]</small>
<small>主條目:[[英法聯軍]]</small>


之後,英國想要更多福利,所以想修改《南京條約》內容,清朝不同意。英國再度不滿,和法國一起攻打清。1858年爆發[[英法聯軍|第一次英法聯軍戰爭]],清戰敗,同年簽訂《[[中英法天津條約|天津條約]]》。1860年,換約不成,爆發[[英法聯軍|第二次英法聯軍戰爭]] (又稱換約戰爭),清戰敗,同年簽訂《[[中英法北京條約|北京條約]]》。
之後,英國想要更多福利,所以想修改《南京條約》內容,清朝不同意。英國再度不滿,和[[法蘭西第二帝國|法國]]一起攻打清。[[1858]]爆發[[英法聯軍|第一次英法聯軍戰爭]],清戰敗,同年簽訂《[[中英法天津條約|天津條約]]》。[[1860]],換約不成,爆發[[英法聯軍|第二次英法聯軍戰爭]] (又稱換約戰爭),清戰敗,同年簽訂《[[中英法北京條約|北京條約]]》。
===自強運動===
===自強運動===
<small>主條目:[[自強運動]]</small>
<small>主條目:[[自強運動]]</small>


鴉片戰爭後,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但清廷不重視。太平天國之亂、英法聯軍後,恭親王奕訢、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沈葆禎因為看到西方武器後驚嘆不已,所以推動清末第一個改革運動。欲改革器物層次,並從國防軍事改革至民生經濟。
鴉片戰爭後,[[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但清廷不重視。太平天國之亂、英法聯軍後,恭親王[[奕訢]][[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沈葆禎]]因為看到西方武器後驚嘆不已,所以推動清末第一個改革運動。欲改革[[器物層次]],並從[[國防]][[軍事]]改革至民生經濟。


但守舊派人士反對 (如破壞鐵路)、缺乏規劃、改革僅限器物層次、列強占領清朝[[藩屬國]],蠟燭多頭燒,因而作罷。
[[守舊派]]人士反對 (如破壞[[鐵路]])、缺乏規劃、改革僅限器物層次、列強占領清朝[[藩屬國]],蠟燭多頭燒,因而作罷。
===牡丹社事件===
===牡丹社事件===
<small>主條目:[[牡丹社事件]]</small>
<small>主條目:[[牡丹社事件]]</small>


1871年,有一群[[琉球]]人民因為船難漂流到恆春,後慘遭[[台灣原住民|原住民]]殺害,[[大日本帝國|日本]]後來以懲辦兇手為由於1874年出兵攻打[[台灣]]牡丹社。之後清廷和日本簽訂條約,日本撤兵,清廷賠款並承認日本是「保民」義舉<ref group="註">但琉球人民並不是日本臣民</ref>,日本藉機聲稱琉球人民是日本臣民,之後於1879年正式吞併琉球。
[[1871年]],有一群[[琉球]]人民因為船難漂流到[[恆春]],後慘遭[[台灣原住民|原住民]]殺害,[[大日本帝國|日本]]後來以懲辦兇手為由於[[1874]]出兵攻打[[台灣]][[牡丹社]]。之後清廷和日本簽訂條約,日本撤兵,清廷賠款並承認日本是「保民」義舉<ref group="註">但琉球人民並不是日本臣民</ref>,日本藉機聲稱琉球人民是日本臣民,之後於[[1879]]正式吞併琉球。
===中法戰爭===
===中法戰爭===
中法戰爭發生在1884年。後於[[1885年]]簽訂條約,清因而割讓[[越南]]給法國。
中法戰爭發生在[[1884]]。後於[[1885年]]簽訂條約,清因而割讓[[越南]]給法國。


之後英國在1886年趁機吞併[[緬甸]]。
之後英國在[[1886]]趁機吞併[[緬甸]]。


這場戰爭過後,清廷意識到台灣的重要,於是[[台灣省|台灣建省]]。
這場戰爭過後,清廷意識到台灣的重要,於是[[台灣省|台灣建省]]。
===甲午戰爭===
===甲午戰爭===
<small>主條目:[[甲午戰爭]]、三國干涉還遼</small>
<small>主條目:[[甲午戰爭]]、[[三國干涉還遼]]</small>


[[大日本帝國]]想變得強大,所以在[[牡丹社事件]]吞併琉球後,還想吞併[[朝鮮]]。1894年爆發甲午戰爭,清戰敗,[[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
[[大日本帝國]]想變得強大,所以在[[牡丹社事件]]吞併琉球後,還想吞併[[朝鮮]]。[[1894]]爆發甲午戰爭,清戰敗,[[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對中國本土工商業有不好的影響,另,台灣成立[[台灣民主國]]。此戰爭亦顯示清[[自強運動]]的不足、日明治維新的成功。
甲午戰爭對中國本土工商業有不好的影響,另,台灣成立[[台灣民主國]]。此戰爭亦顯示清[[自強運動]]的不足、日[[明治維新]]的成功。


遼東半島本來是[[俄羅斯帝國|俄國]]的欲占領地,但被日本併吞了,因此俄國和德國、法國干涉還遼,使清廷以白銀3000萬兩贖回遼東半島。
[[遼東半島]]本來是[[俄羅斯帝國|俄國]]的欲占領地,但被日本併吞了,因此俄國和[[德意志帝國|德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法國]]干涉還遼,使清廷以白銀3000萬兩贖回遼東半島。
===瓜分中國、門戶開放===
===瓜分中國、門戶開放===
<small>主條目:瓜分中國、門戶開放政策</small>
<small>主條目:[[瓜分中國]][[門戶開放政策]]</small>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第223行: 第223行:
|[[大日本帝國|日]]||||||[[福建省 (清朝)|福建省]]
|[[大日本帝國|日]]||||||[[福建省 (清朝)|福建省]]
|}
|}
德國認為自己干涉還遼有功,想和清租界港灣,但遭拒絕。所以於1898年,以傳教士被殺為由強佔膠州灣。後列強跟進:強租港灣、劃分勢力範圍。
德國認為自己干涉還遼有功,想和清租界港灣,但遭拒絕。所以於[[1898]],以傳教士被殺為由強佔[[膠州灣]]。後列強跟進:強租港灣、劃分[[勢力範圍]]


[[美國]]在1899年提出門戶開放政策:
[[美國]]在[[1899]]提出[[門戶開放政策]]
*保持中國領土及[[主權]]完整
*保持中國領土及[[主權]]完整
*各國在中國的經濟利益均等
*各國在中國的經濟利益均等

2015年8月26日 (三) 12:40的版本

這是特色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這是特色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大清
Qing (英語)

大清帝國國旗
自然地理
(實際管轄區)
[[Image:{{{}}}|250px]]
首都 北京
面積
  • 國土面積:14,700,000平方公里(最鼎盛時,1790年代
人民生活
官方語言 滿洲語漢語(文言文)
人口
民族 漢人滿洲人
政治文化
國家領導人:

不適用

經濟實力
貨幣單位 清朝貨幣
國家資料
 

大清帝國 (後人稱清朝1616年-1912年)是繼明朝之後的朝代,由女真族 (滿洲族)所建。首都為北京皇太極為第一位君主,溥儀 (清遜帝)為最後一位君主;因孫中山發動武昌起義而衰、隆裕太后發布《清室退位詔書》而滅。

清朝於三藩之亂後才大致統一中國大陸

歷史

後金的建立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於1616年建金 (史稱後金),並統一女真、創滿文八旗制度

清國的建立

愛新覺羅皇太極 (順治皇帝)改女真族名為滿洲,並改國號為清。

清世祖時期

1644年李自成北京稱帝,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以消滅流寇,此時,清入關,由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所率領的軍隊推翻了明朝政府,統治中原,但並未統一中國,與南明明鄭對立。之後,清世祖剷除南明政權。

康雍乾盛世 (盛清)

愛新覺羅玄燁 (清聖祖;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亂、滅鄭式政權,並將台灣漠北蒙古納入清朝版圖 (統一天下)。另編有《康熙字典》。

愛新覺羅胤禎 (清世宗;雍正皇帝)將青海西藏納入清朝版圖、西南改土歸流。並以傳教士介入皇位之爭為由實施雍正禁教,中國因此在十九世紀時落後[註 1]

愛新覺羅弘曆 (清高宗;乾隆皇帝)征伐緬甸南越廓爾喀,且平定大小金川準噶爾回疆林爽文事件苗亂,將天山南北路 (新疆)納入版圖,安南、緬甸、廓爾克入貢。另編有《四庫全書》。

但清高宗在位晚年因寵信和珅,吏治大壞、人口激增,土地分配問題嚴重、對外征戰不斷而使清朝由盛轉衰。

英使東來

英國希望開拓中國市場,於是希望清廷增開通商口岸。先後派了馬加爾尼阿美士德分別覲見清高宗清仁宗 (嘉慶皇帝)。

但因為天朝體制、覲見皇帝之跪拜問題而徒勞無功。

鴉片戰爭

主條目:鴉片戰爭

英使東來失敗,於是英國有新的策略-從殖民地印度進口鴉片,導致中國人民不健康、白銀外流、影響經濟。後清宣宗 (道光皇帝)在1839年林則徐廣州查禁並銷毀鴉片,因而引來英國政府不滿,於1840年發動戰爭。清戰敗,在1842年時簽訂《南京條約》(又稱《江寧條約》),為清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同時開啟了不平等條約序幕、結束了清朝閉關自守局面。

太平天國

主條目:太平天國

1850年洪秀全廣西起事,創立拜上帝會,以排滿為號召。1851年,成立太平天國。1853年攻陷南京,並定都南京,改稱天京。1864年,清軍攻陷天京,洪秀全自殺,太平天國滅。

也因為這個清朝最大內亂,漢人地位得以提升,地方軍權力也上升了,但嚴重影響清朝經濟和社會[註 2]

英法聯軍

主條目:英法聯軍

之後,英國想要更多福利,所以想修改《南京條約》內容,清朝不同意。英國再度不滿,和法國一起攻打清。1858年爆發第一次英法聯軍戰爭,清戰敗,同年簽訂《天津條約》。1860年,換約不成,爆發第二次英法聯軍戰爭 (又稱換約戰爭),清戰敗,同年簽訂《北京條約》。

自強運動

主條目:自強運動

鴉片戰爭後,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但清廷不重視。太平天國之亂、英法聯軍後,恭親王奕訢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沈葆禎因為看到西方武器後驚嘆不已,所以推動清末第一個改革運動。欲改革器物層次,並從國防軍事改革至民生經濟。

守舊派人士反對 (如破壞鐵路)、缺乏規劃、改革僅限器物層次、列強占領清朝藩屬國,蠟燭多頭燒,因而作罷。

牡丹社事件

主條目:牡丹社事件

1871年,有一群琉球人民因為船難漂流到恆春,後慘遭原住民殺害,日本後來以懲辦兇手為由於1874年出兵攻打台灣牡丹社。之後清廷和日本簽訂條約,日本撤兵,清廷賠款並承認日本是「保民」義舉[註 3],日本藉機聲稱琉球人民是日本臣民,之後於1879年正式吞併琉球。

中法戰爭

中法戰爭發生在1884年。後於1885年簽訂條約,清因而割讓越南給法國。

之後英國在1886年趁機吞併緬甸

這場戰爭過後,清廷意識到台灣的重要,於是台灣建省

甲午戰爭

主條目:甲午戰爭三國干涉還遼

大日本帝國想變得強大,所以在牡丹社事件吞併琉球後,還想吞併朝鮮1894年爆發甲午戰爭,清戰敗,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對中國本土工商業有不好的影響,另,台灣成立台灣民主國。此戰爭亦顯示清自強運動的不足、日明治維新的成功。

遼東半島本來是俄國的欲占領地,但被日本併吞了,因此俄國和德國法國干涉還遼,使清廷以白銀3000萬兩贖回遼東半島。

瓜分中國、門戶開放

主條目:瓜分中國門戶開放政策

國家 港口 租期 勢力範圍
膠州灣 99年 山東省
旅順大連 99年 東北、長城以北
威海衛 25年 長江流域
新界 99年
廣州灣 99年 西南、海南島
福建省

德國認為自己干涉還遼有功,想和清租界港灣,但遭拒絕。所以於1898年,以傳教士被殺為由強佔膠州灣。後列強跟進:強租港灣、劃分勢力範圍

美國1899年提出門戶開放政策

  • 保持中國領土及主權完整
  • 各國在中國的經濟利益均等

戊戌變法

主條目:戊戌變法戊戌政變

甲午戰爭失敗且北洋艦隊黃海海戰被轟爆,有人認為改革器物層次根本無法促進清朝的進步。

所以康有為梁啟超清德宗 (光緒皇帝)推動戊戌變法。康有為等人提出「拒和、遷都、變法」,史稱「公車上書」,改革制度層次,歷時103天。

但戊戌變法缺乏規劃,且不少欲參加科舉考試之士人反彈廢除八股文,重要的是清德宗無掌握實權,實權在慈禧太后手中而造成變法失敗。

而真正終結戊戌變法的是戊戌政變,由慈禧太后、守舊派人士發動。

仇外

自西方多次侵略清國[註 4]後,人民就對洋人不滿(仇外),且部分傳教士常藉著在《南京條約》領事裁判權中獲得的司法特權庇護教民,各地常有衝突。

華人稱外國人為大毛子;稱信仰天主教基督教之華人為二毛子;稱通洋學、通洋語、用洋貨之人為三毛子~十毛子

另,朝廷也仇外。因為戊戌政變後,列強幫助康有為、梁啟超逃跑,且慈禧太后想要罷黜光緒皇帝時,列強表示反對[註 5]

義和團事變

主條目:義和團事變

義和團興起於山東 (華北地區),但被袁世凱驅離,因而轉往天津北京 (直隸省)發展。

義和團焚毀教堂、拆鐵路、殺害外國公使 (如日本使館書記、德國公使克林德)、殺害外國教民。

八國聯軍

主條目:八國聯軍

慈禧太后認為義和團有能力,所以主動向各國宣戰,在1900年爆發八國聯軍戰爭 (又稱庚子之役),攻陷北京,清戰敗,1901年簽訂《辛丑和約》。

慈禧也不是省油的燈,她下令剷除義和團、懲辦毓賢等人,繼續垂簾聽政。

清末改革

主條目:庚子後新政立憲運動

慈禧太后想要挽回人心而推出庚子後新政,內容與戊戌變法差不多。

1906年清廷下詔預備立憲。1908年的憲法草案君權太重[註 6]1911年成立責任內閣,但很多皇族,被說是「皇族內閣」[註 7]

立憲派人士失望透頂,於是轉而支持革命。

孫中山革命

主條目:黃花崗之役保路運動武昌起義

1911年4月27日爆發廣州黃花崗之役,使大家意識到革命,並參與革命。

1911年,清廷宣布鐵路國有,將民營的粵漢鐵路川漢鐵路強行收歸國有。因而爆發保路運動,以四川省最激烈,另有湖南湖北廣東湖北軍前往四川鎮壓,湖北鬧空城,所以1911年10月10日爆發武昌起義 (又稱辛亥革命),後於湖北建立湖北軍政府。之後各省紛紛響應,此時的清朝僅掌控12省,即將步向滅亡。

隆裕太后代替溥儀於1912年2月12日頒布退位詔書,結束中國兩千多年的帝制,清滅亡。

經濟

貿易

清初實施海禁政策 (抵制鄭氏政權)、朝貢貿易,貿易不發達。台灣收入版圖後,海禁解除。乾隆之後直至鴉片戰爭港口多難管理為由實施一口通商,只准在廣州進行貿易,外商只能透過公行交涉。

貨幣

明朝到清末白銀銅錢並用。歐洲地理大發現後白銀自海外大量輸入。

手工業

清朝專業市鎮興起,如江西景德鎮瓷器聞名。

商業

清朝商幫形成:山西 (晉商)、徽州 (無徽不成鎮)最有名。

文化

文學

小說最有名,如:吳敬梓儒林外史》、曹雪芹紅樓夢

外交

本條目或段落需要擴充,歡迎協助擴充來改善這個條目或者段落
您該怎麼做:增加其它國家與大清帝國的關係
更多個訊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找到。
歡迎擴充條目完成以後移除本模板。

西方

明朝中期,西方人發現通往東方的新航路,所以歐洲人就在中國進行貿易傳教 (宗教改革),並於澳門 (葡萄牙)、菲律賓馬尼拉 (西班牙)、印尼巴達維亞 (荷蘭)、印度 (英國)建立根據地。


清聖祖南懷仁造西式砲筒應付三藩之亂

俄羅斯帝國

對清國領土的侵犯分為蠶食和鯨吞兩種:

制度

清朝以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使用的是高壓懷柔政策:

參考文獻

書目

  • 《國中社會2上》,翰林出版,2012年3月版
  • 《國中社會2下》,翰林出版,2012年9月版

網站

注釋

注釋

  1. 西方工業革命交通革命人權革命皆在禁教後發生。
  2. 牽連到長江流域各省,死亡人數2000萬~5000萬
  3. 但琉球人民並不是日本臣民
  4. 尤其是鴉片戰爭
  5. 因為它們認為變法成功能使清國變強。
  6. 權力比明治天皇還大
  7. 13位內閣大臣中:8位滿人、5位漢人。且5位為皇族
  8. 清廷喪失最多領土的條約;約比現今的德國+法國還大。
  9. 包含不凍港海參崴庫頁島;中國從此失去東北的海岸。
  10. 不得出現「維」、「壺」字;或以不好的形容詞修飾清,如「濁清」
  11. 口號「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