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修订间差异

来自Quickpedia wiki
 
(未显示2个用户的13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class="wikitable" align="center"
{{家資訊框
|-
|國=中華民國 '''Republic of China'''
!條目問題
|國旗=[[File:中華民國國旗.png|thumb|200px|]]
|本條目需要拆分為[[臺灣]]和[[中華民]]
|國=[[File:Th.jpg|thumb|200px|]]
|}
|地理位置=[[File:250px-Taiwan on the globe (Asia centered) svg.png|thumb|200px|台灣位置圖]]
{{Infobox Country 2
|國家元首=[[蔡英文]](現任)
|中文=中華民國
|首任元首=[[蔣中正]](制憲後)
|外文國號=Republic of China
|圖片=[[File:400px-蔣正肖像(上色).jpg|thumb|200px|]]
|國旗檔案=中華民國國旗.png
|起始年='''1948年'''及'''1949年'''(遷台後)
|國徽檔案=Th.jpg
}}'''中華民國''' ([[英語]]:'''Republic of China''')是一個由[[孫文]]先生在[[1911年]][[10月10日]]起事後革命了第11次才成功推翻[[清朝|滿清]]統治,於[[1912年]][[1月1日]]建國。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大日本帝國臺灣總督府轄區。在國共內戰失利,失去中國大陸領土後,中華民國政府於[[1949年]][[12月7日]]遷到[[台灣]]。[[1971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成為[[聯合國]]的席位,中華民國因此而退出聯合國。目前因為地理因素,[[國際媒體]]常以台灣一詞代稱中華民國。
|格言=
 
|國歌=[[中華民國國歌]]
|自然地理圖=
|首都=[[臺北市]]<br>或[[南京市]]<ref>中華民在2000年以前堅稱中國大陸仍屬領土的一部份。</ref>
|最大城市=[[新北市]]
|面積=36,189平方公里
|海域=
|最長河=[[長江]]
|最大湖=
|最高點=[[玉山]] (海拔3952公尺)
|時區=UTC+8
|官方語言=[[現代標準漢語|中華民國國語]]
|人口=約2350萬人
|民族=漢族(含[[福建省|閩]][[廣東省|粵]]移民及外省移民)<br>臺灣原住民族(細分16族)<br>新住民
|政治體制=半總統制
|元首=
*元首:總統[[蔡英文]]
**副元首:副總統[[陳建仁]]
*閣揆:[[行政院院長]][[林全]]
|主要節日=[[元旦]]、[[國新年|春節]]、[[中華民國國慶日|國慶日]]
|貨幣單位=TWD
|貨幣匯率=
|GDP=
|GDP人均=
|HDI=
|中央銀行=中華民國中央銀行
|象徵=
|代碼=TWN
|域名=.tw
|區號=+886
|道路通行方向=右
}}
'''中華民國''' ([[英語]]:'''Republic of China''')是一個由[[孫文]]先生在[[1911年]][[10月10日]]起事後革命了第11次才成功推翻[[清朝|滿清]]統治,於[[1912年]][[1月1日]]建國。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大日本帝國臺灣總督府轄區。在國共內戰失利,失去中國大陸領土後,中華民國政府於[[1949年]][[12月7日]]遷到[[台灣]]。[[1971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成為[[聯合國]]的席位,中華民國因此而退出聯合國。目前因為地理因素,[[國際媒體]]常以台灣一詞代稱中華民國。
== 歷史 ==
== 歷史 ==
<small>主條目:[[中華民國歷史]]</small> 
<small>主條目:[[中華民國歷史]]</small> 
第52行: 第20行:


[[2000年]]台灣第二次舉行總統直選,[[中國總理]][[朱容基]]的反台獨言論刺激了台灣民眾投給民進黨的意願,讓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當選,[[2004年]]台灣在319總統大選前夕發生[[319槍擊案]],陳水扁連任成功,[[2006年]]陳水扁因涉貪而遭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發起[[百萬民眾倒扁運動]]。[[2008年]]台灣再次進行[[政黨輪替]],由中國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當選。[[2014年4月]]台灣大學生發起[[太陽花運動]],為2014年年底的九合一地方選舉鋪路。[[2016年]]第三次政黨輪替,民主進步黨候選人[[蔡英文]]當選第14屆總統。
[[2000年]]台灣第二次舉行總統直選,[[中國總理]][[朱容基]]的反台獨言論刺激了台灣民眾投給民進黨的意願,讓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當選,[[2004年]]台灣在319總統大選前夕發生[[319槍擊案]],陳水扁連任成功,[[2006年]]陳水扁因涉貪而遭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發起[[百萬民眾倒扁運動]]。[[2008年]]台灣再次進行[[政黨輪替]],由中國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當選。[[2014年4月]]台灣大學生發起[[太陽花運動]],為2014年年底的九合一地方選舉鋪路。[[2016年]]第三次政黨輪替,民主進步黨候選人[[蔡英文]]當選第14屆總統。
== 族群 ==


== 交通 ==
== 交通 ==
*詳見:[[台灣交通]]
*詳見:[[台灣交通]]
中華民國目前有效統轄地區的交通為[[交通部]]管轄,陸運有傳統鐵路[[台鐵]]、高速鐵路[[台灣高鐵|高鐵]]、都市軌道[[捷運]]、8條[[中華民國國道|國道]]、數十條[[中華民國省道|省道]]、數百條[[中華民國縣道|縣道]]等;海運有七座[[台灣港口|國際港口]]等;空運有四座[[台灣機場列表|國際機場]]等。
中華民國目前有效統轄地區的交通為[[交通部]]管轄,陸運有傳統鐵路[[台鐵]]、高速鐵路[[台灣高鐵|高鐵]]、都市軌道[[捷運]]、8條[[國道]]、數十條[[省道]]、數百條[[縣道]]等;海運有七座[[台灣港口|國際港口]]等;空運有四座[[台灣機場列表|國際機場]]等。


== 教育 ==
== 教育 ==
第68行: 第38行:


== 外交 ==
== 外交 ==
中華民國最早的外交紀錄是[[北洋政府]]與日本簽訂的[[日本對中國的二十一條要求|二十一條]]。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最早的外交紀錄是[[北洋政府]]與日本簽訂的[[日本對中國的二十一條要求|二十一條]]。


在[[北伐]]之前,中華民國由於國內混亂不堪,未受國際承認,直至北伐成功,列強才趕緊與國民政府訂定外交關係。中華民國亦在1945年成為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ref>[http://www.un.org/zh/sections/un-charter/chapter-ii/index.html 聯合國憲章第二章]</ref>
在[[北伐]]之前,中華民國由於國內混亂不堪,未受國際承認,直至北伐成功,列強才趕緊與國民政府訂定外交關係。中華民國亦在1945年成為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ref>[http://www.un.org/zh/sections/un-charter/chapter-ii/index.html 聯合國憲章第二章]</ref>
第78行: 第48行:
[[1988年]][[李登輝]]就任總統,推動「務實外交」,努力維持與22幾個邦交國的友好關係。
[[1988年]][[李登輝]]就任總統,推動「務實外交」,努力維持與22幾個邦交國的友好關係。
===邦交國===
===邦交國===
目前中華民國有22個邦交國。
目前中華民國有17個邦交國。
*美洲地區:12
*美洲地區:11
**[[巴拿馬]]
**[[尼加拉瓜]]
**[[尼加拉瓜]]
**[[宏都拉斯]]
**[[宏都拉斯]]
第87行: 第56行:
**[[貝里斯]]
**[[貝里斯]]
**[[海地]]
**[[海地]]
**[[多明尼加]] (1940年5月11日)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1983年10月9日)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1983年10月9日)
**聖露西亞 (1984年5月7日-1997年8月29日,2007年4月30日復交)
**聖露西亞 (1984年5月7日-1997年8月29日,2007年4月30日復交)
第101行: 第69行:
*非洲:3國
*非洲:3國
**[[布吉納法索]]
**[[布吉納法索]]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已斷交。
**[[史瓦濟蘭]] (1968年9月6日)
**[[史瓦濟蘭]] (1968年9月6日)
*歐洲:1國
*歐洲:1國
**[[梵蒂岡]] (亦稱教廷,1942年6月17日建交)
**[[梵蒂岡]] (亦稱教廷,1942年6月17日建交)
== 國際組織 ==
== 國際組織 ==
中華民國在[[1971年]]以前還是[[聯合國]]的會員國之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後,中華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相對減小了。
中華民國在[[1971年]]以前還是[[聯合國]]的會員國之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後,中華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相對減小了。
第166行: 第135行:
*[[獨台]]
*[[獨台]]
*[[華獨]]
*[[華獨]]
*[[中華民國台灣總統列表]]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2024年7月13日 (六) 10:48的最新版本

<infobox>

 <title source="title1">
   <default>中華民國</default>
 </title>
 <image source="image1">

</image> <label>國名</label> <label>國旗</label> <label>國徽</label> <label>地理位置</label> <label>國家元首</label> <label>政府首腦</label> <label>首任元首</label> <label>圖片</label> <label>起始年</label> </infobox> 中華民國 (英語Republic of China)是一個由孫文先生在1911年10月10日起事後革命了第11次才成功推翻滿清統治,於1912年1月1日建國。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大日本帝國臺灣總督府轄區。在國共內戰失利,失去中國大陸領土後,中華民國政府於1949年12月7日遷到台灣1971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成為聯合國的席位,中華民國因此而退出聯合國。目前因為地理因素,國際媒體常以台灣一詞代稱中華民國。

歷史[编辑]

主條目:中華民國歷史 

1911年10月10日,國民黨發起武昌起義,數個月內在中國大陸擴大為辛亥革命,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之後各獨立省份代表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成立至今已約113年。

1911年-1949年期間在中國大陸內戰不斷,後來1949年中國國民黨戰敗退至台灣,1945年台灣由中華民國統治至今已有80年的歷史。1949年12月7日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正式將中華民國遷移到台灣,1950年1月13日先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在台灣復行視事。

1949年到1987年戒嚴期間蔣中正與蔣經國總統對台獨的鎮壓勢力不斷,使得主張台獨的人士紛紛遭政治犯逮捕,1988年蔣經國總統解嚴後,在台灣誕生第一個以台灣獨立建國主張的政黨民主進步黨成立。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總統去世,由李登輝繼任總統一職,1996年3月23日中華民國舉行首次人民直選總統前夕發生台灣海峽飛彈危機,後來由美國總統柯林頓派了第七艦隊台灣海峽保護台灣島的安全,使得中華民國順利舉辦總統選舉。

2000年台灣第二次舉行總統直選,中國總理朱容基的反台獨言論刺激了台灣民眾投給民進黨的意願,讓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當選,2004年台灣在319總統大選前夕發生319槍擊案,陳水扁連任成功,2006年陳水扁因涉貪而遭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發起百萬民眾倒扁運動2008年台灣再次進行政黨輪替,由中國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當選。2014年4月台灣大學生發起太陽花運動,為2014年年底的九合一地方選舉鋪路。2016年第三次政黨輪替,民主進步黨候選人蔡英文當選第14屆總統。

族群[编辑]

交通[编辑]

中華民國目前有效統轄地區的交通為交通部管轄,陸運有傳統鐵路台鐵、高速鐵路高鐵、都市軌道捷運、8條國道、數十條省道、數百條縣道等;海運有七座國際港口等;空運有四座國際機場等。

教育[编辑]

中華民國的教育本來是國小讀六年,之後變成九年一貫教育制度,改成免試升國中的制度。截至2012年,中華民國的識字率大約有98%,大幅領先他國。

地理[编辑]

中華民國地理位置位於亞洲東部,東鄰太平洋,西界臺灣海峽鄰中華人民共和國,南隔巴士海峽鄰菲律賓,北以東海鄰韓國和日本

地形[编辑]

主條目:台灣地理

氣候[编辑]

中華民國氣候怡人,四季如春,是一個四季都很溫暖的國家,但是夏秋兩季多颱風

外交[编辑]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最早的外交紀錄是北洋政府與日本簽訂的二十一條

北伐之前,中華民國由於國內混亂不堪,未受國際承認,直至北伐成功,列強才趕緊與國民政府訂定外交關係。中華民國亦在1945年成為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1]

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第七艦隊協防臺灣海峽1954年中華民國與美國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在1949年~1971年這段時間稱為「鞏固外交」。

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又取代中國席位[2],使得中華民國的邦交國數量驟減。在1971年~1988年這段時間稱為「彈性外交」。

1988年李登輝就任總統,推動「務實外交」,努力維持與22幾個邦交國的友好關係。

邦交國[编辑]

目前中華民國有17個邦交國。

國際組織[编辑]

中華民國在1971年以前還是聯合國的會員國之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後,中華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相對減小了。

政治[编辑]

孫中山起初是希望能成立一個有別於大清帝國民主共和國,但是軍閥割據嚴重,此願望難以實現。

1928年北伐成功,進入訓政時期,改為以黨治國,但中國國民黨壟斷政權,因此公布憲法草案

1947年制定《中華民國憲法》,進入憲政時期,但是因為發布《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並未讓人民得到真正的民主。轉進台灣後,1949年到1996年期間為兩蔣時代的總統專制時期。到了1996年才改為民主制度

地理[编辑]

中華民國地理位置位於亞洲東部,東鄰太平洋,西鄰中華人民共和國,南鄰菲律賓,北鄰韓國和日本

體育[编辑]

中華民國在參加國際運動賽事上,因為國際普遍不承認中華民國是國家的關係,因此中華民國在名稱上是使用中華台北的名義參與世界體育賽事的。

民族[编辑]

中華民國的民族構成極為豐富,僅現下有效統治地區便有漢人、原住民等種族,一般區分為閩南人外省人客家人、山地原住民、平埔族、新住民六大類。新住民是台灣近年來的新族群,主要是外籍人士來台定居後,成為台灣的新族群。

媒體[编辑]

原本早期只有幾家報社以及三台無線台之外,到了1990年年代後,中華民國政府開放了更多頻道,被稱為第四台或是有線電視頻道。

經濟[编辑]

1933年政府廢兩改元1935年發行法幣,結束清末以來的幣制混亂局面。

1948年中華民國面臨嚴重的通貨膨脹,因此發行新台幣

1950年代為了保障國內產業,限制進口。史稱「進口替代」。

1960年代為了加速經濟成長,改以外銷為主的「出口導向」,1966年開始陸續設置加工出口區

中華民國統治台灣後,於1970年代開始在台灣推出十大建設,另外蔣中正總統則於1945年1953年陸續推出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的制度,望土地改革

1980年代以後,中華民國推動產業升級,設立新竹科學園區,因而經濟起飛。1991年加入亞太經濟合作會議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觀光[编辑]

中華民國台灣有來自不同國家的外籍人士來台灣觀光,在馬英九總統主政之後,來台灣觀光的中國陸客量倍增。

參見[编辑]

參考文獻[编辑]

書目[编辑]

  • 《世界國旗百科》,風車圖書出版,宋英秀著
  • 《我愛國旗》,新竹市政府出版,林政則發行

網站[编辑]

注釋[编辑]


亞洲各國和地區
西亞阿富汗 - 亞美尼亞 - 亞塞拜然1 - 巴勒斯坦5 - 巴林 - 賽普勒斯1、8 - 埃及2 - 喬治亞1 - 約旦 - 伊朗 - 伊拉克 - 以色列5 - 卡達 - 科威特 - 黎巴嫩 - 敘利亞 - 沙烏地阿拉伯 - 土耳其1 -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 阿布哈茲 - 北賽普勒斯1、8 -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 - 南奧塞梯 - 亞克羅提利與德凱利亞1、7

南亞巴基斯坦 - 孟加拉國 - 不丹 - 印度 - 馬爾地夫 - 尼泊爾 - 斯里蘭卡 - 英屬印度洋領地2、7


東南亞東帝汶3 - 汶萊 - 緬甸 - 柬埔寨 - 印尼3 - 寮國/老撾 - 馬來西亞 - 新加坡 - 泰國 - 越南 - 科科斯(基林)群島3、6、7 - 聖誕島3、6、7


東亞中華人民共和國 (香港 - 澳門) - 蒙古 - 菲律賓 - 日本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韓 - 大韓民國/南韓 - 中華民國/臺灣4


中亞哈薩克1 - 吉爾吉斯 - 塔吉克 - 土庫曼 - 烏茲別克


北亞俄羅斯1


1 部分領土在歐洲且同為歐洲國家/地區。
2 部分領土在非洲且同為非洲國家/地區。
3 部分領土在大洋洲
4 亦因地理位置或政治因素而稱為「臺灣」或「中華臺北」。1971年後非聯合國會員國,目前不被聯合國和大多數國家承認。請參閱台灣問題兩岸關係
5 疆域未定。請參閱巴勒斯坦問題
6 部分領土在大洋洲且同為大洋洲國家/地區。
7 屬地和其它特殊政區。
8 政權分裂。請參閱賽普勒斯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