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的命名

来自Quickpedia wiki

依照世界氣象組織於1998年12月在菲律賓馬尼拉召開的第31屆颱風委員會決議,自西元2000年元月一日起,在國際航空及航海上使用之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颱風統一識別方式,除編號維持原狀外(例如西元2000年第1個颱風編號為0001),颱風名稱將由以往使用的4組92個名字全部更換,編列為140個,共分5組,每組28個,這些名字是由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國家或地區,14個颱風委員會成員所提供(每個成員提供10個)。此名稱將由設於日本東京隸屬世界氣象組織之區域專業氣象中心(RSMC)負責依排定之順序統一命名。至於各國(或地區)轄區內部之颱風報導是否使用這些颱風名稱,則由各國(或地區)自行決定。

  西北太平洋及南海颱風自1947年開始由設於關島的美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簡稱JTWC)統一命名,早期命名方式全以女性名字依英文字母排列命名,1979年開始改以男女名字相間的順序命名,沿用迄今。

  由於新的140個颱風名字原文來自不同國家及地區,不是慣用的人名,而是包括動物、植物、星象、地名、人名、神話人物、珠寶等各詞,且非按英文A至Z的排序,十分複雜而不規律。中央氣象局為了慎重起見,做了民意調查,超過七成四的民眾認為颱風消息報導以颱風編號為主,輔以國際颱風命名較為合適。

  根據2000年11月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會議決定,更改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部分颱風名稱,此訊息並刊登在2001年10月份颱風委員會秘書處所出版之「颱風委員會2000年回顧」文獻中刊載。其中泰國氣象局提出四個颱風名字修改其英文拼字,分別為Vipa改為Wipha、Megkhla改為Mekkhala、Kularb改為Kulap及Ramasoon改為Rammasun,修正原因為依照泰文發音而言,原英文字母拼法有誤。另外2個則完全替換,Morakot取代Hanuman(原泰國提供之命名)及Aere取代Kodo(原美國提供之命名)。Hanuman被替換原因為印度氣象局提出反對使用Hanuman一語作為颱風名字,因它與宗教觀點有衝突,Hanuman乃印度神祇之一,因此替換成Morakot,Morakot之原意為綠寶石。Kodo被替換原因為其發音近似米克羅尼西亞語另一不雅文字,因此替換成Aere,Aere係馬紹爾語,表示風暴的意思。2004年另有四個颱風名字更換,Peipah取代Vamei(原澳門提供之命名)、Matmo取代Chataan(原美國提供之命名)、Nuri取代Rusa(原碼來西亞提供之命名)及Molave取代Imbudo(原菲律賓提供之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