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時期

来自Quickpedia wiki

文藝復興時期是14~16世紀於義大利半島佛羅倫斯威尼斯等城市中進行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的再生與創造力的復興,並吸收阿拉伯文化,兼具復古與創新。「文藝復興」(Rinascimento)一詞在義大利文是「再生」。文藝復興揭開了近代歐洲序幕。

興起背景[编辑]

義大利半島有很多古羅馬文化遺產,且威尼斯、佛羅倫斯是東西貿易路線,商業興盛,城市居民[註 1]經商致富後,支持藝術活動。拜占庭帝國受到鄂圖曼土耳其騷擾,很多學者都避難西遷,故得到古希臘、古羅馬的典籍、知識。義大利各地統治者資助鼓勵。重要的是中國造紙術印刷術西傳,使得資訊可以快速傳播。

內容[编辑]

  • 主要精神及內涵:人文主義
  • 擺脫宗教束縛:中古時期以神為本,到了文藝復興逐漸轉為對人的重視,形成一股以人為重心的復古文風。
  • 以人為本:人的尊嚴與價值受到肯定,重視自然的精神,作品強調個人情感與寫實風,成為近代歐洲重要思想基礎。文藝復興之父佩脫拉克曾說:「我自己是凡人,我只是要求凡人的幸福」。
  • 關注現世問題

文學[编辑]

地區 作者 作品 內容 方言
義大利 但丁 神曲 對教會不滿 義大利方言
佩脫拉克 十四行詩 歌頌愛情、自然
薄伽丘 十日談 諷刺當時社會現象
馬基維利 君王論
西班牙 塞凡提斯 唐吉訶德 諷刺騎士制度 西班牙方言
英國 莎士比亞 羅密歐與茱麗葉等戲劇劇本 英格蘭方言
喬叟 坎特伯里故事集

藝術[编辑]

善用寫實技法描繪人性、情感,呈現力與美的結合,「文藝復興三傑」分別是:

政治思想[编辑]

因為當時是各國分立的小型國際社會,各國國君皆對外謀求擴張權力、稱雄爭霸。所以出現君王應揚棄基督教,加強君王的權威和統治技術,為後來各國統治者追求的目標之主張。例如義大利馬基維利之《君王論》介紹君主可如何運用權術治國。

參見[编辑]

參考文獻[编辑]

書目[编辑]

  • 《國中歷史3上》,翰林出版,2013年4月版

網站[编辑]

注釋[编辑]

注釋[编辑]

  1. 如銀行家麥地奇家族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