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姓公
七姓公在台灣歷史上,泛指平埔族裔之道卡斯族竹塹社人首批漢化的祖先。七姓指的是「潘、衛、三、錢、廖、金、黎」。
簡介[编辑]
1786年11月27日台灣清治時期,因清朝台灣知府孫景燧取締天地會等原因。林爽文率軍反抗掀起民變。因響應民眾力量強大,至隔年2月,全台除台灣府外,各大城市均陷入戰亂。
民變過程中,位於新竹、苗栗一帶道卡斯族(Taokas)選擇幫助清朝官府,並派出兵勇與林爽文軍隊作戰。1788年2月,道卡斯族人還協助官府逮捕到林爽文。
為獎賞道卡斯族的功勞,當時的中國皇帝乾隆特別賜了「潘、衛、三、錢、廖、金、黎」七個漢人姓氏予道卡斯族人,並令其漢化改名。而七姓公則為其道卡斯後裔尊稱該批改名的道卡斯人先民,並在族內轄地設七姓公原住民祠廟與牌位予以祭祀。
今日七姓公之後仍存五姓家族,多分布於新竹縣竹北、新埔等地[1],七姓公祠廟今名采田福地,事實上,該祠廟也是台灣唯一較具規模的原住民祠堂。故鄉風客家情。
参考文献[编辑]
- ↑ 竹塹社七姓公祭祀公業與采田福地,王世慶、李季樺,http://www.sinica.edu.tw/~pingpu/education/Essay/essay1995b/nWSC/nWSC.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