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日治时期

来自Quickpedia wiki

建议将台湾日据时代并入此页面或章节 (讨论)

建议将日治台湾时期并入此页面或章节 (讨论)
File:128px-Daijishō.svg.png
台湾日治时期的徽章

台湾日治时期,又称台湾日据时期 (1895年-1945年)是台湾大日本帝国统治的时期,共有50年。由于清朝日本甲午战争战败日本,因此将台湾澎湖割让给日本,台湾人民不满清朝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因而上奏朝廷,但是后来没有清朝的进一步消息,因此末代台湾巡抚唐景崧成立了台湾民主国

台湾刚进入日本统治时期反抗日军统治的战争不断在台湾发生,尤其大部份的抗日烈士们其起义的目的有两个一个就是希望台湾回归大陆统治,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希望台湾能够独立建国,台湾的抗日事件以原住民的头目莫那‧鲁道的起义事件引起国际媒体的高度关注,自此日本政府开始检讨对台湾原住民族的统治方针。

到了日本时代中期,开始出现文人要求日本让台湾高度自治的渴望,像是台湾文化协会的成立,参与政治的要求等等,在这一时期台湾总督以文人统治。

接近晚期时刚好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年日本偷袭美国夏威夷珍珠港,惨遭美国在1945年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日本才无条件宣布投降,台湾和澎湖才光复回归中华民国管辖。

历史[编辑]

乙未割台[编辑]

1894年 (明治27年)甲午战争大清帝国战败,隔年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割让给大日本帝国清领时期结束。

台湾民主国[编辑]

主条目:台湾民主国

1895年 (明治28年)因反对《马关条约》、日本接收而成立,年号永清,由台湾省末任巡抚唐景崧就任总统,丘逢甲为义勇军统领。结果日本在基隆澳底登陆后,唐景崧和丘逢甲就逃回清国了。日本于1895年6月17日台北举办始政典礼,桦山资纪就任第一任总督。之后日军南攻到刘永福死守的台南,最后刘永福还是于1895年10月底被打败,逃回清国。

苗栗事件[编辑]

主条目:苗栗事件

1913年 (大正2年)罗福星苗栗号召台湾人抗日,结果消息走漏,失败。

西来庵事件 (噍吧哖事件)[编辑]

主条目:西来庵事件

1915年 (大正4年)余清芳在噍吧哖 (今台南玉井)利用宗教起事,成立大明慈悲国,结果失败,为日治时期牺牲人数最多的抗日事件。此次事件过后汉人的武装抗日停止,转向非武装的政治社会运动。

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编辑]

File: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合影.png
在新竹车站前的合影

主条目: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

1921年~1934年间,由林献堂蒋渭水发起,共十五次连署请愿,要求日本政府在台成立台湾议会,以监督政府施政,结果失败。

台湾文化协会[编辑]

主条目:台湾文化协会

1921年 (大正10年)10月17日林献堂、蒋渭水在台北成立台湾文化协会,刊行台湾民报、举办文化演讲、设置读报社、举办夏季学校,目的为传播新知、启迪民智、唤起民族意识、改良社会风气。

成立台湾民众党[编辑]

主条目:台湾民众党

1927年 (昭和2年)由蒋渭水成立,确立民主政治,为台湾史上第一个合法政党,举办多次演讲,讨论自治、普选,并扶助农、工运动 (如台湾农民组合台湾工友总联盟)。

成立台湾地方自治联盟[编辑]

主条目:台湾地方自治联盟

1930年 (昭和5年)由林献堂等人成立,要求公民选举议员,落实地方自治。总督府故于1935年 (昭和10年)11月22日举行首次地方议员选举,但仍限制选民资格、半民选半官派,成果有限。此事件代表自治普选参政权观念出现,且台湾民众首次行使投票权。

雾社事件[编辑]

主条目:雾社事件

1930年 (昭和5年)赛德克族头目莫那鲁道在雾社 (今南投仁爱)领导原住民起事,日军用毒气、炸弹攻击。最终因不敌日人而失败。事件后日本重新检讨原住民政策。

中日战争[编辑]

主条目:八年抗战

1937年 (昭和12年)日本引发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开始。1944年 (昭和19年)中华民国盟友美军轰炸台湾。1945年 (昭和20年)美国扔掷原子弹到日本,大日本帝国无条件投降,将台湾、澎湖归还给中华民国。

制度[编辑]

中央为专制体制,以台湾总督府为最高统治机构,台湾总督为最高行政长官,掌握行政司法军事立法权,依统治政策分出的三个阶段分别由武官、文官和武官担任。地方长官为官派,缺乏自主权和自治权。

六三法[编辑]

1896年 (明治29年)发布《法律第六十三号》(简称《六三法》),允许台湾总督发布具法律效力的命令。

警察大人[编辑]

广设派出所,警察的工作多为地方行政事务,如维持秩序、户口调查、卫生检查,为典型警察政治,台湾人民很畏惧警察,称之为“大人”。警察的权力甚至到“犯罪即决”。

保甲制度[编辑]

总督府沿用清领时期的地方自卫组织-保甲,以维持治安。1898年 (明治31年)开始实施,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保,使用连坐法,甲正和保长负责辅佐警察大人和地方行政机关执行公共事务。并另组壮丁团,成员为保甲内17~50岁、身体强壮、品行端正的男子。

政策[编辑]

无方针主义[编辑]

1895年~1919年 (乙未割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年间,由武官就任台湾总督,镇抚兼施。

内地延长主义 (同化政策)[编辑]

1919年~1937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日战争开始),1919年 (大正8年)因为世界流行美国总统威尔逊民族自决,日本为了顺应时代潮流而改政策,由文官就任台湾总督 (温和统治),将日本 (内地)的法律延伸至台湾,标榜日台合一、日台融合、一视同仁,事实上台湾人和日本人仍有差别待遇。

皇民化运动[编辑]

主条目:皇民化运动

1937年~1945年 (中日战争开始~日本战败投降)年间,由武官就任台湾总督,推行皇民化、工业化、南进基地化。目的是为了把台湾人改造成日本人,会效忠天皇,就可以达到军事动员的目的了,故此为战争时政策。此时部分妇女被当作慰安妇,实施特别志愿兵制度及征兵制。

此段时间政策有:普及日语、鼓励台湾人使用日本姓氏、供奉日本神祇、参拜神社

建设[编辑]

专卖[编辑]

专卖由当时的民政长官后藤新平实施,以增加财政收入。专卖收益为当时总督府重要财源。专卖物资有:度量衡器酒精洋火(火柴)石油盐卤鸦片樟脑

土地与林野调查[编辑]

1898年 (明治31年)开始为了确定土地所有权,以增加田赋收入,保障土地交易安全,将没有主人的土地、山林收归国有,后转卖资本家或开发森林资源。

人口普查[编辑]

1905年 (明治38年)开始为了掌握台湾人口实况,每五年调查一次。

经济[编辑]

清末开港通商后,币制混乱。1899年 (明治32年)成立台湾银行,并发行台湾银行券 (台湾使用纸币的开端)、统一货币,且度量衡规则统一,以确保交易公平。

交通[编辑]

海运方面整建基隆港,可连络日本内地及台湾地区,以及改建高雄港

陆运方面修建新公路,且兴建多条铁路,如纵贯铁路 (新竹~高雄1908年通车)、宜兰线台东线屏东线阿里山森林铁路 (1906年开工、1920年开始营运)、集集线淡水线平溪线

通讯方面设立邮便局 (邮局)。

经济[编辑]

农业[编辑]

口号为“工业日本,农业台湾”,积极推动蔗糖稻米生产。矶永吉培植成功蓬莱米,大量运往日本,导致台湾人只能吃暹罗米。糖产方面发展新式制糖业,提供资金援助、指定原料采收区域、保护市场,为的就是吸引大公司来台投资。最终使产品质量上升,蔗糖业成为日属台湾最具代表的产业。但是也曾引发二林蔗农事件,且出现谚语:“第一憨,种甘蔗乎会社磅”、“三个保正八十斤”等。

水利设施方面,八田与一设计建造嘉南大圳,灌溉嘉南平原,使之成为台湾谷仓。1930年 (昭和5年)完工。

工业[编辑]

1930年代开始,为了配合南进政策,将台湾改造成前进南洋的基地,口号改为“工业台湾,农业南洋”,加速台湾工业化。1934年 (昭和9年)日月潭水力发电所完工,电力供应问题解决。军需工业 (机械、金属、化学、造船、石化)、轻工业 (纺织、食品加工)也有显著成长。

教育[编辑]

教育上实施差别待遇、隔离政策,但建立了西式教育制度。目的在于同化台湾人、推动产业政策、让台湾人从教育中获得现代知识。

初等教育[编辑]

公学校 小学校 蕃童教育所/蕃人公学校
学生 在台日本人 台湾人 原住民
语言 日语
师资设备
特色 警察兼任教师

1941年 (昭和16年)总督府为了配合皇民化运动,取消隔离政策,日台共学,一律称为国民学校。1943年 (昭和18年)实施六年义务教育,入学率70%,但差别待遇始终存在。

中等教育[编辑]

中等教育以实用为原则,发展师范学校医学校、农工商职业学校。林献堂等人筹办台中中学校 (今台中一中),为首所专收台湾人的中学。

高等教育[编辑]

1928年 (昭和3年)设立的台北帝国大学 (今国立台湾大学)是日属台湾唯一一所大学。

有志升学的台湾人因为日属台湾有一堆限制和偏见,所以通常会前往日本内地留学,回台后成为政治社会运动之要角。

社会[编辑]

总督府破除三大陋习:吸食鸦片缠足辫发

  • 鸦片渐禁政策:将鸦片列为总督府专卖,使吸食鸦片者减少。
  • 放足断发:由士绅提倡,警察、保甲宣导。放足后容易工作、断发后可以穿西装、日装。

另外台湾环境脏乱,可能引发传染病,所以总督府培养现代卫生观念,建立近代公共卫生、医疗制度,保甲推广防疫、清洁,使死亡率下降。建设自来水、西式医院、公共厕所

推广守法,利用警察、保甲维持秩序,引进现代司法制度,设法院,透过宣导、教育灌输现代法治观念。

推广守时,引进星期制、标准时间制,使工厂、学校、铁路都有固定时间表。6月10日时的纪念日

社会运动[编辑]

1920年代,经过多次武装抗日失败,又刚好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民族自决,去日本留学的台湾人就想出了和平的抗日方案,如下:

但是一切在皇民化运动时结束。

参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书目[编辑]

  • 《国小社会5下》,康轩出版,2010年2月版
  • 《国中社会1上》,翰林出版,2011年4月版

网站[编辑]

注释[编辑]


外部连结[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