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
原子 (英语:Atom)为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现今科学将电子运动的范围当作原子的大小。
历史[编辑]
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其学生德谟克利特认为万物皆由不可分割的为小粒子组成,并命名为“原子”。英国科学家道耳顿根据实验结果,于1803年提出原子说:
- 原子不可分割 (后被推翻)
- 同种元素之原子的质量和性质相同
- 分子皆由最简单整数比组合而成
- 化学反应后原子数量和种类均不变
后英国科学家汤姆森于1897年发现带负电的电子,并认为电子均匀分布在原子里面 (后被推翻)。1911年英国科学家拉赛福用正电粒子撞击金箔,发现原子内部几乎是空的,电子不可能均匀分布,且所有质量集中在中心,称作原子核,而电子则是环绕在原子核周围。之后还发现原子核中有带正电的质子,且其正电量等于电子的负电量。1913年丹麦科学家波耳发现电子还有其轨道,不会全部都在同一圆周上。1932年查兑克发现和质子同重且不带电的中子。
构造[编辑]
- 电子:带负电,可以随意增加减少,为该原子带正或负电的重要关键。质量为质子的1836分之一。
- 质子:带正电,不可以随意增加减少,总数为含该原子的该元素之原子序。和中子等重。
- 中子:不带电,若增加或减少会有同位素的出现。和质子等重。
而这些粒子可构成以下公式:
- 电子数=质子数 (不一定,原子呈电中性时才符合)
-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 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
参考文献[编辑]
书目[编辑]
- 《国中自然2上》,翰林出版,2012年6月版
- 《升国中前必读的漫画科学教科书 2》,高允坤著,金炫辰译,台湾麦克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