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

来自Quickpedia wiki
fandom:zh.internetpedia>Tgbyctfm2018年8月21日 (二) 17:15的版本 (內容擴充)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本条目或段落需要扩充,欢迎协助扩充来改善这个条目或者段落
更多个讯息可能会在讨论页找到。
欢迎扩充条目完成以后移除本模板。

重定向至此页,关于其他意思,详见土 (消歧义)

土壤是由岩石风化作用成土作用的碎屑和生物遗体分解出的物质组合而成的微小颗粒。对植物来说,土壤是“营养满分”的东西,成分有矿物质 (45%)、有机质 (5%)、 (25%)、空气 (25%)。成土因子有母岩、气候、地形 (高度、坡度)、生物、时间。

土壤剖面[编辑]

影响土壤厚薄的要素有坡度、气温、降水量。形成顺序为:RCABO,由上至下排列为:

  • 有机质层 (O层)
  • 表土层 (A层):物质被水带下B层,故较B层贫瘠
  • 底土层 (B层):较A层营养,颗粒细又营养
  • 风化层 (C层):刚风化,为小岩石
  • 母岩层 (R层):大岩石

成土作用[编辑]

降水量、气温决定了成土作用速度。

  • 淋洗作用
    • 洗出作用:上层的溶水物质和水移动到下层 (如A层到B层)
    • 淋溶作用:水将土壤中物质溶解,并在土壤表面水平移动
  • 淀积作用 (洗入作用):土壤上层的物质累积在下层
  • 聚铁铝作用:盛行于高温多雨区,氧化铁氧化铝无法在淋洗作用中被水溶解,就累积在土壤内,刚开始会形成黄壤,但时间久了会慢慢转变成红壤
  • 灰化作用:盛行于冷凉湿润区,低温使枯枝落叶分解慢,导致腐质植层极酸,酸会藉溶解表层的可溶性盐类、铁、铝,最后会只剩矽酸盐类聚集成灰白色的一层
  • 钙化作用:盛行于雨量稀少区,淋洗作用低,土壤碱性,钙、镁溶解作用轻微,所以由矽酸盐形成聚钙层
  • 增添作用:以沉积或堆积作用增加覆盖原有土壤表面

分类[编辑]

美国分类法[编辑]

美国土壤分类系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土壤分类系统,其于1949年发布,1999年换新。

台湾教科书分类法[编辑]

  • 依位移分类
    • 原积土:红壤
    • 运积土:冲积土、崩积土
  • 依酸碱分类
    • 碱性土:荒漠土
    • 中性土:湿草原土、黑钙土
    • 酸性土:灰化土、灰壤
  • 依气候分类
土壤 气候 介绍
砖红化土壤 热带雨林
热带季风
聚铁铝作用旺,土壤多为酸性
红壤黄壤 副热带季风
夏雨型暖湿
聚铁铝作用旺,土壤多为酸性
棕壤 温带海洋
温带季风
落叶林,土壤微酸性
灰化土 副极地大陆性
极地苔原
针叶林,灰化作用旺,土壤多为酸性
冰沼土 极地苔原
极地冰原
土层浅,多永冻土
荒漠土 干燥气候 雨量少,土壤中性或碱性
栗钙土 热带莽原
温带地中海
干草原,浅层有钙层堆积,表层松散
湿草原土 (黑土)
黑钙土
温带大陆性
温带草原
富有黑色腐植质,土壤偏中性

台湾土壤分类[编辑]

  • 红壤黄壤:红壤分布于各台地,如林口桃园大肚八卦
  • 灰壤:似另一分类系统的灰化土。高山低温多雨的针叶林常见,强酸性,贫瘠
  • 石质土:含石量超过一半,母质经由简单风化就形成了
  • 崩积土:因为崩落而堆积的土壤
  • 冲积土:因为冲积而堆积的土壤
  • 黑色土:海岸山脉火成岩风化而成
  • 台湾粘土
  • 盐土:分布于西南沿海,土壤盐碱化的一种。蒸发作用旺盛,土壤内的水会因毛细作用被带出表面而蒸发,留下盐

参考文献[编辑]

书目[编辑]

  • 《国小自然5上》,南一出版,2009年6月版
  • 《一看就懂 台湾地理》,远足文化出版,黄美传著
  • 《升国中前必读的漫画科学教科书 1》,高允坤著,金炫辰译,台湾麦克出版
  • 《普通高中地理1》,龙腾出版,2010年5月初版,2016年6月六版

网站[编辑]

注释[编辑]


外部连结[编辑]

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世界共享资源相关的图像:
土壤
本站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