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大明 (后人称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继元朝之后的朝代,由汉人统治,同时也是中国最后一个汉族帝国。明朝共有十六位皇帝,国祚276年。首都原为应天,后朱棣 (明成祖)迁之至北京。朱元璋 (明太祖)为第一位君主,朱由检 (明思宗)为最后一位君主;因流寇李自成攻陷首都、思宗自缢而灭。
历史 编辑
明太祖时期 编辑
朱元璋 (明太祖)以民族革命 (驱逐鞑虏)为号召攻陷大都,元灭亡,后建都应天 (今南京),其政策有带来好处及坏处 (但以坏处为主为主):
- 良策:严惩贪污、鼓励移民垦荒、广设学校、清查户口 (编有黄册)、清查耕地 (编有鱼鳞图册)
- 失策:废除丞相 (君主专制)、设置锦衣卫 (又称飞鱼袍、鹰犬)、使用廷杖和文字狱[注 1]折辱士大夫和文人、分封诸子为王 (引发骨肉相残)
靖难之变 编辑
朱允炆 (明惠帝)进行削藩,引发靖难之变:燕王朱棣不满,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攻入首都南京,惠帝失踪。
明成祖时期 编辑
朱棣 (明成祖)原为燕王,因靖难之变取得帝位。取得地位后迁都北京 (为了制敌之便,当时的敌为外族)。且明成祖还编撰《永乐大典》、疏通京杭大运河、出兵蒙古、整修长城 (山海关~嘉裕关,以防范蒙古)。
著名的是经营南洋-派郑和 (原名马三宝)前往西方及南洋,史称“郑和下西洋”,其目的为宣扬国威、扩展贸易、寻找珠宝及惠帝、提高国人向海外发展兴趣。郑和共下西洋七次,地点为南洋群岛、印度洋、非洲东岸。结果促进万邦来朝、增进文化交流,也奠定华侨在东南亚的基础。
重用宦官 编辑
明成祖重用宦官,使其主持东厂。之后明宪宗也设了西厂,其规模大于东厂。让宦官
张居正变法 编辑
明神宗在位时因为财政困难、人口急遽增加、土地兼并问题、蒙古威胁北方、倭寇骚扰东南沿海,因此发生张居正变法:
- 内政:严刑考核、澄清吏治
- 经济:一条鞭法:田赋和力役折合为一,按亩征银。政府雇人服役。
- 简化税收方式:赋税、力役并入田税 (造成人力解放,使明商业兴盛)
- 可用白银缴税:除少数实物外,一律用白银缴税
- 国防:巩固边防、防治倭寇
但因张居正过世,改革人亡政息。
明思宗时期 编辑
明思宗在位时因为赋税繁重、天灾严重,因此发生流寇之祸,其中以李自成、张宪忠势力最大。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思宗自缢,满洲刚好同时进犯,明朝灭亡。
经济 编辑
农业 编辑
明朝时自美洲引进玉米、番薯、马铃薯等新作物,因而舒缓粮食不足、人口激增问题。
贸易 编辑
明太祖为防范东南海上割据、倭寇侵扰而实施实施海禁。明成祖持续海禁,改造船使之开不远。导致沿海海商集结走私或和倭寇联盟。海禁期间,唯朝贡贸易合法。它国和明建立宗藩关系,后在朝贡期间前来贸易。明厚往薄来,导致明经济问题、财政负担。平倭寇后,地方官主张弛禁,政府因而局部解除,设福建漳州月港为通商口岸。
明朝后期,16世纪中华商到日本、马尼拉、巴达维亚等地经商,17世纪形成华商贸易网络,和许多东来的欧洲国家贸易,如葡萄牙 (澳门)、西班牙 (吕宋岛、三貂角)、荷兰 (巴达维亚、台湾南部、长崎)。
货币 编辑
明朝到清末白银和铜钱并用。明初使用纸币,欧洲地理大发现后白银自海外大量输入。
手工业 编辑
商业 编辑
文化 编辑
文学 编辑
以小说最有名,如:章回小说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短篇小说三言二拍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尚有曲传奇。
科技 编辑
医学 编辑
政治 编辑
东林党争 编辑
明神宗时顾宪成在东林书院讲学,批评宦官,被称为东林党。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和东林党形成党争,史称“东林党争”。
中央政府体制 编辑
明初仍实行元制,中书省辖六部。1380年 (洪武13年)明太祖以胡惟庸谋反为由,废除丞相、中书省,由皇帝辖六部,另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靖难之变后,明成祖使大学士参与机密重务,始有内阁。明宣宗时实施票拟、批红,前者为阁臣对章奏提出意见,做为参考 (代表内阁无实权),后者为司礼监的太监代皇帝批阅奏议。明中期,阁臣中设首辅,凌驾六部,无丞相之名有丞相之实。
内阁无法制衡皇权,司礼监会窃权干政,导致内阁变成司礼监附庸,如首辅张居正需要跟太监合作才能变法。
地方政府体制 编辑
- 省→府→县
省分三司 (三者并立、互相牵制)
- 布政使:民政、财政
- 按察使:监察、刑法
- 都指挥使:军政
外交 编辑
西方 编辑
明朝中期,西方人发现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所以欧洲人就在中国进行贸易和传教 (宗教改革),并于澳门 (葡萄牙)、菲律宾马尼拉 (西班牙)、印尼巴达维亚 (荷兰)、印度 (英国)建立根据地。
欧洲人将西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火器传入中国,且中国的四书、瓷器、绘画、园林建筑、典籍西传。
皇帝列表 编辑
- 朱元璋
- 1368年-1398年
- 洪武
- 朱允炆
- 1398年-1402年
- 建文
- 朱棣
- 1402年-1424年
- 永乐
- 朱高炽
- 1424年-1425年
- 洪熙
- 朱瞻基
- 1425年-1435年
- 宣德
- 朱祁镇
- 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
- 正统、天顺
- 朱祁钰
- 1449年-1457年
- 景泰
- 朱见深
- 1464年-1487年
- 成化
- 朱祐樘
- 1487年-1505年
- 弘治
- 朱厚照
- 1505年-1521年
- 正德
- 朱厚熜
- 1521年-1567年
- 嘉靖
- 朱载垕
- 1567年-1572年
- 隆庆
- 朱翊钧
- 1572年-1620年
- 万历
- 朱常洛
- 1620年
- 泰昌
- 朱由校
- 1620年-1627年
- 天启
- 朱由检
- 1627年-1644年
- 崇祯
参考文献 编辑
书目 编辑
- 《国中社会2上》,翰林出版,2012年3月版
- 《普通高中历史2》,康熹出版,2013年1月初版,2016年12月四版
网站 编辑
注释 编辑
注释 编辑
- ↑ 不得出现“光”、“生”、“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