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修订间差异

来自Quickpedia wiki
新頁面: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國的一個朝代,由漢人統治,是朱元璋推翻元朝後建立的一個中國政權。 Category:中國歷史
 
 
(未显示3个用户的7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國]]的一個朝代,由[[漢人]]統治,是[[朱元璋]]推翻[[元朝]]後建立的一個中國政權。
[[File:永乐年间的明朝(繁).png|thumb|200px|明朝永樂年間最大的領土範圍示意圖]]
'''大明''' (後人稱'''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元朝]]之後的朝代,由[[漢人]]統治,同時也中國最後一個漢族帝國。明朝共有十六位皇帝,國祚276年。首都原為[[應天]],後[[朱棣]] (明成祖)遷之至[[北京]]。[[朱元璋]] (明太祖)為第一位君主,[[朱由檢]] (明思宗)為最後一位君主;因[[流寇]][[李自成]]攻陷首都、思宗[[自縊]]而滅。
==歷史==
===明太祖時期===
[[朱元璋]] (明太祖)以民族革命 (驅逐韃虜)為號召攻陷[[大都]],元滅亡,後建都[[應天]] (今南京),其政策有帶來好處及壞處 (但以壞處為主為主):
*良策:嚴懲[[貪汙]]、鼓勵移民墾荒、廣設[[學校]]、清查[[戶口]] (編有黃冊)、清查耕地 (編有魚鱗圖冊)
*失策:廢除[[丞相]] ([[君主專制]])、設置[[錦衣衛]] (又稱飛魚袍、鷹犬)、使用[[廷杖]]和[[文字獄]]<ref group="註">不得出現「光」、「生」、「則」字</ref>折辱士大夫和文人、分封諸子為王 (引發骨肉相殘)
===靖難之變===
[[朱允炆]] (明惠帝)進行削藩,引發[[靖難之變]]:燕王[[朱棣]]不滿,以[[清君側]]為名起兵攻入首都南京,惠帝失蹤。
===明成祖時期===
[[朱棣]] (明成祖)原為燕王,因靖難之變取得帝位。取得地位後遷都[[北京]] (為了制敵之便,當時的敵為外族)。且明成祖還編撰《[[永樂大典]]》、疏通[[京杭大運河]]、出兵[[|蒙古]]、整修[[長城]] ([[山海關]]~[[嘉裕關]],以防範[[北元|蒙古]])。
 
著名的是經營南洋-派[[鄭和]] (原名馬三寶)前往西方及南洋,史稱「鄭和下西洋」,其目的為宣揚國威、擴展[[貿易]]、尋找珠寶及[[朱允炆|惠帝]]、提高國人向海外發展興趣。鄭和共下西洋七次,地點為[[南洋群島]]、[[印度洋]]、[[非洲]]東岸。結果促進萬邦來、增進文化交流,也奠定[[華僑]]在[[東南亞]]的基礎。
===重用宦官===
明成祖重用[[宦官]],使其主持[[東廠]]。之後[[明憲宗]]也設了西廠,其規模大於東廠。讓宦官
===張居正變法===
[[明神宗]]在位時因為財政困難、人口急遽增加、土地兼併問題、[[後金|蒙古]]威脅北方、倭寇騷擾東南沿海,因此發生[[張居正變法]]:
*內政:嚴刑考核、澄清吏治
*經濟:一條鞭法:田賦和力役折合為一,按畝徵銀。政府雇人服役。
**簡化稅收方式:賦稅、力役併入田稅 (造成人力解放,使明商業興盛)
**可用白銀繳稅:除少數實物外,一律用白銀繳稅
*國防:鞏固邊防、防治[[倭寇]]
但因[[張居正]]過世,改革人亡政息。
===明思宗時期===
[[明思宗]]在位時因為賦稅繁重、[[天災]]嚴重,因此發生[[流寇之禍]],其中以[[李自成]]、[[張憲忠]]勢力最大。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思宗自縊,[[金|滿洲]]剛好同時進犯,明朝滅亡。
 
===經濟===
====農業====
明朝時自[[美洲]]引進[[玉米]]、[[番薯]]、[[馬鈴薯]]等新作物,因而舒緩糧食不足、人口激增問題。
====貿易====
明太祖為防範東南海上割據、[[倭寇]]侵擾而實施實施海禁。明成祖持續海禁,改造船使之開不遠。導致沿海海商集結走私或和倭寇聯盟。海禁期間,唯[[朝貢貿易]]合法。它國和明建立宗藩關係,後在朝貢期間前來貿易。明厚往薄來,導致明經濟問題、財政負擔。平倭寇後,地方官主張弛禁,政府因而局部解除,設福建[[漳州]][[月港]]為通商口岸。
 
明朝後期,16世紀中[[華商]]到日本、馬尼拉、巴達維亞等地經商,17世紀形成華商貿易網絡,和許多東來歐洲國家貿易,如葡萄牙 ([[葡屬澳門|澳門]])、西班牙 ([[西屬呂宋|呂宋島]]、[[台灣荷西時期|三貂角]])、荷蘭 ([[巴達維亞]]、[[台灣荷西時期|台灣南部]]、[[長崎]])。
====貨幣====
明朝到[[清朝|清末]][[白銀]]和[[銅錢]]並用。明初使用[[紙幣]],[[歐洲]][[地理大發現]]後白銀自海外大量輸入。
===手工業===
明朝專業市鎮興起,如[[江西]][[景德鎮]]以[[瓷器]]聞名。
===商業===
明朝[[商幫]]形成:[[山西]] (晉商)、[[徽州]] (無徽不成鎮)最有名。
==文化==
===文學===
以[[小說]]最有名,如:[[章回小說]][[羅貫]]《[[三演義]]》、[[施耐庵]]《[[水滸傳]]》、[[吳承恩]]《[[西遊記]]》,短篇小說[[三言二拍]][[馮夢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
 
尚有曲[[傳奇 (戲劇)|傳奇]]。
===科技===
[[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記載傳統農業、手工業的技術和操作方法,並附圖。
==醫學==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大約兩千種的藥物,綜合十六世紀以前的[[中醫]]藥物學。
==治==
===東林黨爭===
[[明神宗]]時[[顧憲成]]在[[東林書院]]講學,批評[[宦官]],被稱為東林黨。[[明熹宗]]時宦官[[魏忠賢]]和東林黨形成黨爭,史稱「[[東林黨爭]]」。
===中央政府體制===
明初仍實行元制,[[中書省]]轄[[六部]]。[[1380年]] (洪武13年)明太祖以[[胡惟庸]]謀反為由,廢除丞相、中書省,由皇帝轄六部,另設[[殿閣大學士]]以備顧問。靖難之變後,明成祖使大學士參與機密重務,始有內閣。明宣宗時實施票擬、批紅,前者為閣臣對章奏提出意見,做為參考 (代表內閣無實),後者為[[司禮監]]的太監代皇帝批閱奏議。明中期,閣臣中設[[首輔]],凌駕六部,無丞相之名有丞相之實。
 
內閣無法制衡皇權,司禮監會竊權干政,導致內閣變成司禮監附庸,如首輔張居正需要跟太監合作才能變法。
===地方政府體制===
*省→府→縣
省分三司 (三者並立、互相牽制)
*布政使:民政、財政
*按察使:監察、刑法
*都指揮使:軍政
==外交==
===西方===
明朝中期,西方人發現通往東方的新航路,所以歐洲人就在中國進行[[貿易]]和[[傳教]] (宗教改革),並於[[澳門]] ([[葡萄牙]])、[[菲律賓]][[馬尼拉]] ([[西班牙]])、[[印尼]][[巴達維亞]] ([[荷蘭]])、[[印度]] ([[英國]])建立根據地。
 
歐洲人將西方[[天文]][[曆法]]、[[數學]]、[[地理學]]、[[火器]]傳入中國,且中國的[[四書]]、[[瓷器]]、[[繪畫]]、園林建築、典籍西傳
 
 
[[天主教]][[耶穌會]][[利瑪竇]]允許教徒可以祭祀[[孔子]],且繪製《[[坤輿萬國全圖]]》、與[[徐光啟]]合譯《[[幾何原本]]》
 
明末請[[湯若望]]製造[[大砲]]抵禦[[後金|滿清]]。
 
==皇帝列表==
*[[明太祖|太祖]]
:朱元璋
:1368年-1398年
:洪武
*[[明惠帝|惠帝]]
:朱允炆
:1398年-1402年
:建文
*[[明成祖|成祖]]
:朱棣
:1402年-1424年
:永樂
*[[明仁宗|仁宗]]
:朱高熾
:1424年-1425年
:洪熙
*[[明宣宗|宣宗]]
:朱瞻基
:1425年-1435年
:宣德
*[[明英宗|英宗]]
:朱祁鎮
: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
:正統、天順
*[[明景帝|景帝]]
:朱祁鈺
:1449年-1457年
:景泰
*[[明憲宗|憲宗]]
:朱見深
:1464年-1487年
:成化
*[[明孝宗|孝宗]]
:朱祐樘
:1487年-1505年
:弘治
*[[明武宗|武宗]]
:朱厚照
:1505年-1521年
:正德
*[[明世宗|世宗]]
:朱厚熜
:1521年-1567年
:嘉靖
*[[明穆宗|穆宗]]
:朱載垕
:1567年-1572年
:隆慶
*[[明神宗|神宗]]
:朱翊鈞
:1572年-1620年
:萬曆
*[[明光宗|光宗]]
:朱常洛
:1620年
:泰昌
*[[明熹宗|熹宗]]
:朱由校
:1620年-1627年
:天啟
*[[明思宗|思宗]]
:朱由檢
:1627年-1644年
:崇禎
 
==參考文獻==
===書目===
*《國中社會2上》,翰林出版,2012年3月版
*《普通高中歷史2》,康熹出版,2013年1月初版,2016年12月四版
===網站===
===注釋===
<references/>
==注釋==
<references group="註" />
==外部連結==
*[[wikibooks:zh:國中歷史/八年級/上冊/明至盛清|中文維基教科書-{{PAGENAME}}]]
*[[wikia:c:zh.wikinote:明朝|維基共筆-{{PAGENAME}}]]
 




[[Category:中國歷史]]
[[Category:中國歷史]]

2024年3月10日 (日) 06:19的最新版本

明朝永樂年間最大的領土範圍示意圖

大明 (後人稱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繼元朝之後的朝代,由漢人統治,同時也是中國最後一個漢族帝國。明朝共有十六位皇帝,國祚276年。首都原為應天,後朱棣 (明成祖)遷之至北京朱元璋 (明太祖)為第一位君主,朱由檢 (明思宗)為最後一位君主;因流寇李自成攻陷首都、思宗自縊而滅。

歷史[编辑]

明太祖時期[编辑]

朱元璋 (明太祖)以民族革命 (驅逐韃虜)為號召攻陷大都,元滅亡,後建都應天 (今南京),其政策有帶來好處及壞處 (但以壞處為主為主):

靖難之變[编辑]

朱允炆 (明惠帝)進行削藩,引發靖難之變:燕王朱棣不滿,以清君側為名起兵攻入首都南京,惠帝失蹤。

明成祖時期[编辑]

朱棣 (明成祖)原為燕王,因靖難之變取得帝位。取得地位後遷都北京 (為了制敵之便,當時的敵為外族)。且明成祖還編撰《永樂大典》、疏通京杭大運河、出兵蒙古、整修長城 (山海關~嘉裕關,以防範蒙古)。

著名的是經營南洋-派鄭和 (原名馬三寶)前往西方及南洋,史稱「鄭和下西洋」,其目的為宣揚國威、擴展貿易、尋找珠寶及惠帝、提高國人向海外發展興趣。鄭和共下西洋七次,地點為南洋群島印度洋非洲東岸。結果促進萬邦來朝、增進文化交流,也奠定華僑東南亞的基礎。

重用宦官[编辑]

明成祖重用宦官,使其主持東廠。之後明憲宗也設了西廠,其規模大於東廠。讓宦官

張居正變法[编辑]

明神宗在位時因為財政困難、人口急遽增加、土地兼併問題、蒙古威脅北方、倭寇騷擾東南沿海,因此發生張居正變法

  • 內政:嚴刑考核、澄清吏治
  • 經濟:一條鞭法:田賦和力役折合為一,按畝徵銀。政府雇人服役。
    • 簡化稅收方式:賦稅、力役併入田稅 (造成人力解放,使明商業興盛)
    • 可用白銀繳稅:除少數實物外,一律用白銀繳稅
  • 國防:鞏固邊防、防治倭寇

但因張居正過世,改革人亡政息。

明思宗時期[编辑]

明思宗在位時因為賦稅繁重、天災嚴重,因此發生流寇之禍,其中以李自成張憲忠勢力最大。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思宗自縊,滿洲剛好同時進犯,明朝滅亡。

經濟[编辑]

農業[编辑]

明朝時自美洲引進玉米番薯馬鈴薯等新作物,因而舒緩糧食不足、人口激增問題。

貿易[编辑]

明太祖為防範東南海上割據、倭寇侵擾而實施實施海禁。明成祖持續海禁,改造船使之開不遠。導致沿海海商集結走私或和倭寇聯盟。海禁期間,唯朝貢貿易合法。它國和明建立宗藩關係,後在朝貢期間前來貿易。明厚往薄來,導致明經濟問題、財政負擔。平倭寇後,地方官主張弛禁,政府因而局部解除,設福建漳州月港為通商口岸。

明朝後期,16世紀中華商到日本、馬尼拉、巴達維亞等地經商,17世紀形成華商貿易網絡,和許多東來的歐洲國家貿易,如葡萄牙 (澳門)、西班牙 (呂宋島三貂角)、荷蘭 (巴達維亞台灣南部長崎)。

貨幣[编辑]

明朝到清末白銀銅錢並用。明初使用紙幣歐洲地理大發現後白銀自海外大量輸入。

手工業[编辑]

明朝專業市鎮興起,如江西景德鎮瓷器聞名。

商業[编辑]

明朝商幫形成:山西 (晉商)、徽州 (無徽不成鎮)最有名。

文化[编辑]

文學[编辑]

小說最有名,如:章回小說羅貫中三國演義》、施耐庵水滸傳》、吳承恩西遊記》,短篇小說三言二拍馮夢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

尚有曲傳奇

科技[编辑]

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記載傳統農業、手工業的技術和操作方法,並附圖。

醫學[编辑]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大約兩千種的藥物,綜合十六世紀以前的中醫藥物學。

政治[编辑]

東林黨爭[编辑]

明神宗顧憲成東林書院講學,批評宦官,被稱為東林黨。明熹宗時宦官魏忠賢和東林黨形成黨爭,史稱「東林黨爭」。

中央政府體制[编辑]

明初仍實行元制,中書省六部1380年 (洪武13年)明太祖以胡惟庸謀反為由,廢除丞相、中書省,由皇帝轄六部,另設殿閣大學士以備顧問。靖難之變後,明成祖使大學士參與機密重務,始有內閣。明宣宗時實施票擬、批紅,前者為閣臣對章奏提出意見,做為參考 (代表內閣無實權),後者為司禮監的太監代皇帝批閱奏議。明中期,閣臣中設首輔,凌駕六部,無丞相之名有丞相之實。

內閣無法制衡皇權,司禮監會竊權干政,導致內閣變成司禮監附庸,如首輔張居正需要跟太監合作才能變法。

地方政府體制[编辑]

  • 省→府→縣

省分三司 (三者並立、互相牽制)

  • 布政使:民政、財政
  • 按察使:監察、刑法
  • 都指揮使:軍政

外交[编辑]

西方[编辑]

明朝中期,西方人發現通往東方的新航路,所以歐洲人就在中國進行貿易傳教 (宗教改革),並於澳門 (葡萄牙)、菲律賓馬尼拉 (西班牙)、印尼巴達維亞 (荷蘭)、印度 (英國)建立根據地。

歐洲人將西方天文曆法數學地理學火器傳入中國,且中國的四書瓷器繪畫、園林建築、典籍西傳。


天主教耶穌會利瑪竇允許教徒可以祭祀孔子,且繪製《坤輿萬國全圖》、與徐光啟合譯《幾何原本

明末請湯若望製造大砲抵禦滿清

皇帝列表[编辑]

朱元璋
1368年-1398年
洪武
朱允炆
1398年-1402年
建文
朱棣
1402年-1424年
永樂
朱高熾
1424年-1425年
洪熙
朱瞻基
1425年-1435年
宣德
朱祁鎮
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
正統、天順
朱祁鈺
1449年-1457年
景泰
朱見深
1464年-1487年
成化
朱祐樘
1487年-1505年
弘治
朱厚照
1505年-1521年
正德
朱厚熜
1521年-1567年
嘉靖
朱載垕
1567年-1572年
隆慶
朱翊鈞
1572年-1620年
萬曆
朱常洛
1620年
泰昌
朱由校
1620年-1627年
天啟
朱由檢
1627年-1644年
崇禎

參考文獻[编辑]

書目[编辑]

  • 《國中社會2上》,翰林出版,2012年3月版
  • 《普通高中歷史2》,康熹出版,2013年1月初版,2016年12月四版

網站[编辑]

注釋[编辑]

注釋[编辑]

  1. 不得出現「光」、「生」、「則」字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