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因

来自Quickpedia wiki
本篇文章的内容看似与中文维基百科的变因条目雷同,但是它们都是由T Gordon Cheng创建。
若想取得更多资讯,您可以:
检视本页的页面历史:维基百科/本站
检视作者的用户页:维基百科/本站
维基百科与本站的文字同样采用创作共同-姓名标示-相同方式分站3.0

变因是为了厘清哪些因素能使实验产生不同的结果而形成的概念。分为下列三者:

  • 操作变因:实验中唯一能改变的因素。 (实验组及对照组不同的一个因素)
  • 控制变因:实验中其他不能改变 (维持不变)的因素。 (实验组及对照组皆相同的因素)
  • 应变变因:实验结果或要测量或比较的项目。

此外,有一种实验标题能够透露出操作变因及应变变因为何,如“秃头的影响?”中,“酸”为操作变因、“秃头”则是应变变因。但并非适用于所有实验标题,如“熔化热实验”、“制作氧气实验”等没有问号的名称则无法透露操作变因及应变变因为何或是根本没有变因 (亦指无实验组对照组)

例子[编辑]

  1. 湿度发霉的影响:
    • 步骤:两小块相同土司分别放入两个夹链袋,并取其一喷入水。
    • 操作变因:水分多寡 (喷水与否)
    • 控制变因:土司大小、夹链袋大小、摆放位置、温度空气
    • 应变变因:发霉的速度 (霉菌生长速度)
  2. 酸对生锈的影响:
    • 步骤:两块大小相同的钢棉 (最好是相同厂牌)分别浸入水和醋酸水溶液
    • 操作变因:液体种类 (是否含有酸)
    • 控制变因:钢棉大小、液体量 (水和醋酸水溶液之量必须相等)、摆放位置
    • 应变变因:生锈的速度及范围

参考文献[编辑]

书目[编辑]

  • 《国小自然6上》,南一出版,2011年1月版
  • 《国中自然1上》,翰林出版,2011年6月版
  • 《国中自然2上》,翰林出版,2012年6月版

网站[编辑]

注释[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