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皇太極

出自Quickpedia wiki

本條目需要翻譯,請翻譯成繁體中文以改善其內容。

清太宗(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愛新覺羅氏,名皇太極(Huuwang Taiji))滿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八子。

生平[編輯]

皇太極於萬曆二十年十月廿五出生。尊稱後金天聰帝愛新覺羅皇太極,也稱清太宗崇德(文)皇帝皇太極。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中,攻而未克,皇太極親臨戰場,目睹了八旗軍最慘痛的一敗。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二十一日,努爾哈赤毒疽發作而死,皇太極繼承汗位。

1627年,皇太極親率大軍發起寧錦之戰,再次大敗。後來,他誘使明思宗處死袁崇煥,又仿製紅衣大炮,並建立現代化炮兵部隊——重軍。皇太極在世時期,將都城瀋陽改名「盛京」。1636年皇太極控制漠南蒙古後改國號為「大清」,改年號崇德,是大清帝國的實際建立者和開國皇帝。

崇德六年即崇禎十四年(1641年)七月,帶病急援松錦之戰,史載「上行急,鼻衄不止,承以椀」,馬不停蹄,晝夜兼行五百餘里。在松山大敗明軍,生俘洪承疇,《清太宗實錄》記載:「是役也,計斬殺敵眾五萬三千七百八十三,獲馬七千四百四十匹、駱駝六十六、甲冑九千三百四十六副。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眾,所棄馬匹、甲冑以數萬計。海中浮屍漂蕩,多如雁鶩。」此役為後來清朝滅明徵服天下立下基礎。《清史稿·太宗本紀》評價:「允文允武,內修政事,外勤討伐,用兵如神,所向有功。」

皇太極腦中風病逝於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晚十時入關前夕,年五十二歲。後葬於瀋陽昭陵(今瀋陽市北陵公園北)。由於死前未立繼承人,其弟睿親王多爾袞與長子豪格爭位不下,彼此陳兵示威。最終多爾袞獨排眾議,擁立孝莊文皇后的七歲兒子福臨,是為清世祖。

皇太極的本名[編輯]

關於皇太極的本名有幾種說法,一說是叫阿巴海(又作阿渤海),一說是叫黑還勃烈。「皇太極」只是一個稱號,意思可能只是「黃」台吉。 而「台吉」則是瓦喇、韃靼貴族在明代常用的頭銜,從漢語「太子」演變而來,但意思最接近「王子」或「汗王」。 在清初漢語典籍中,皇太極的名字常被記載為「黃台雞」或「黃台吉」。 後在清高宗朝,才欽定為「皇太極」。但是,皇太極直接從「皇太子」頭銜演變來的說法欠根據。後金統治者沒有採用「皇太子」頭銜的慣例,更無可能作為初生子嗣的本名。開始用「黃」多於「皇」也可以看出本來沒有僭越「皇」的意思。第二,說本名為「阿巴海」又欠根據。因為最初把該名判斷為「本名」的是西方史作,很可能把皇太極的年號Abkai sure誤解為本名。所以黑還勃烈一名最有可能,因為「黑還」不過是「黃」這個漢語名字的音異,而「勃烈」而則是蒙語名「蒼狼」的意思。因此皇太極的名字本來就叫「黃‧勃烈」,當他被承認為「台吉」的時候,人們就不呼全名,而用簡化的本名,加上頭銜,稱之為「黃‧台吉」,而這也是清太宗名字在乾隆之前在漢字文典里最常用的形式。也就是說「皇」字和「極」字是後世追改的。還有說法是,「勃烈」也不是他本名的一部分,只不過是「貝勒」的一個音異而已。皇太極的本名就叫「黑還」,也就是漢語「黃」的意思。小時是「黃貝勒」,青年是「黃台吉」,符合邏輯。

皇太極繼位之謎[編輯]

努爾哈赤死時,身後有代善、阿拜、湯古代、莽古爾泰、塔拜、阿巴泰皇太極、巴布泰、德格類、阿濟格、巴布海、賴慕布多爾袞多鐸、費揚果共十五個兒子。皇太極是努爾哈赤八子,為何能繼承皇位,有不同的說法。

后妃[編輯]

  • 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所有博爾濟吉特氏都是蒙古科爾沁部人)名哲哲。正宮皇后。生三女,下嫁額哲、奇塔特、巴雅思祜朗。
  • 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永福宮莊妃。生一子,順治帝。女三,下嫁弼爾塔哈爾、色布騰、鏗吉爾格。
  • 敏惠恭和元妃,博爾濟吉特氏,名海蘭珠。關睢宮宸妃。生一子,二歲而殤。
  • 懿靖大貴妃,博爾濟吉特氏,名娜木鐘。麟趾宮貴妃。生一子,博穆博果爾。一女,下嫁噶爾瑪索諾木。
  • 康惠淑妃,博爾濟吉特氏,名巴特瑪璪。衍慶宮淑妃。
  • 元妃,鈕祜祿氏。弘毅公額亦都的女兒。生一子,洛博會
  • 繼妃,烏拉納喇氏。生二子,豪格洛格。一女,下嫁旺第。
  • 側妃,葉赫那拉氏。生一子,碩塞
  • 側妃,扎魯特博爾濟吉特氏。生兩女,下嫁夸扎、哈尚。
  • 庶妃,納喇氏。生一子,高塞。二女,下嫁輝塞、拉哈。
  • 庶妃,奇壘氏。察哈爾部人。生一女,下嫁吳應熊
  • 庶妃,顏扎氏。生一子,葉布舒
  • 庶妃,伊爾根覺羅氏。生一子,常舒
  • 庶妃,生一子,韜塞
  • 庶妃,生一女,下嫁班第。

子女[編輯]

皇太極生有11子14女。

[編輯]

[編輯]


大清帝國皇帝(愛新覺羅氏)
「後金大汗」
清太祖努爾哈赤
清朝皇帝」
皇太極順治帝福臨、康熙帝玄燁、雍正帝胤禛、乾隆帝弘曆、
嘉慶帝顒琰、道光帝旻寧、清文宗奕詝、同治帝載淳、光緒帝載湉、宣統帝溥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