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存废问题
中国国家主席存废问题是中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是主张废除国家主席的毛泽东与主张设立国家主席的林彪之间的政治冲突。此次事件加剧了毛泽东和林彪,当时中国共产党一号和二号人物之间的矛盾,促成后来的毛林分裂和九一三事件,是文革的重要转捩点。最终是林彪出逃坠机死亡,毛泽东在1975年修宪废除国家主席职务。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担任中国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因为与毛泽东之间的严重分歧,被作为头号打击对像而迅速失势,在1968年的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上被免去党内外一切职务,开除出党,次年受迫害致死。刘少奇被罢免后,国家主席的位置空缺,当时两位国家副主席宋庆龄和董必武名义上代理主席职务,却没有以副主席的身份继任国家主席。[1]
刘少奇死后,毛泽东有意废除国家主席,但受到林彪和周恩来等人的阻扰,在1970年的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与其盟友陈伯达更发表“天才论”,鼓动毛泽东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兼任国家主席。毛泽东多次表示不会出任国家主席,反而怀疑已经当上党内唯一副主席的林彪想自己当国家主席,对其动机反感,两人的关系开始恶化。[2]
1971年九一三事件爆发,林彪出逃却死于坠机事故,国家主席的存废之争告一段落。不过毛泽东没有马上废除国家主席的职务,反而在1972年让董必武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到了1975年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修宪的方式废除国家主席和副主席的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