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楚教亂

出自Quickpedia wiki

川楚教亂,亦有人稱之為川楚白蓮教起義1795年1804年),指中國清朝嘉慶年間爆發於四川陝西河南湖北邊境地區的白蓮教徒武裝反抗政府的事件。

起源[編輯]

清高宗乾隆末期,由於人口增長迅速,土地兼併嚴重,河南安徽江西各地出現饑民,其中大約有一百萬人前來有著大量荒地、原始森林的川楚邊境就食,受僱於木廂廠、鐵廠、紙廠,受盡各種不平等的剝削,生活極為艱難。

而民間秘密宗教白蓮教,宣揚彌勒佛未來會「改造世界」的傳說,並以「教中所獲資財,悉以均分」,「有患相救,有難相死,不持一錢可周行天下」等平均、互助思想在其中迅速流行,從者日眾。

乾隆六十年(1795年),湖北各地白蓮教首領約定在次年起事,此事為清政府偵知,便以邪教為名大量抓捕教民,一時各地地方官以查拿邪教為名,行敲詐勒索之實。「不論習教不習教,但論給錢不給錢」,「不遂所欲,即誣以邪教治罪」。這進一步激起了教眾的反抗。

經過[編輯]

清仁宗嘉慶元年正月初七1796年2月15日),宜都枝江一帶的教眾首先起事。三月初十襄陽女子王聰兒姚之富等人起義,成為各支白蓮教軍隊的主力,在湖北、四川、河南、陝西各省游動作戰。

嘉慶二年(1797年),總兵德楞泰以為白蓮教「行不必裹糧,住不藉棚帳,黨羽不待徵調,蹂躪於數千里」的流動作戰方式,提出實行「令民築堡御賊」之法[1],「紳士梁友谷等築堡團練,賊不能犯,保護鄉里十餘萬人」。由於各支義軍互不統屬,無法相互呼應,遂被清朝陝甘總督楊遇春、總兵德楞泰勝保領軍隊各個擊破。

嘉慶三年(1798年),襄陽白蓮教軍在湖北鄖西被包圍,王聰兒、姚之富皆跳崖自殺。

此後,清朝推行團練堅壁清野戰術,築起大量寨堡,將村落百姓強行移居其中,又訓練團練進行防守,從而切斷義軍糧草與兵源的來源。至嘉慶九年(1804年),義軍被全部鎮壓。

影響[編輯]

這次大規模的起義耗費了清朝政府大量軍費和軍力,據統計,清朝前後投入超過兩億兩白銀,相當於其四年全年收入,國庫為之一空。

乾隆後期,由和珅帶頭貪瀆,各種社會矛盾激化,官僚大肆兼併土地,貪官污吏橫行,而「川楚教亂」,標誌著清朝走向衰落的開始。

注釋[編輯]

  1. 賀長齡輯:《皇朝經世文編》卷八九,《兵政》,德楞泰:《籌令民築堡御賊疏》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