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颱風相關的條目,請詳見颱風 (消歧異)。
颱風是一個熱帶氣旋,雖然一年四季都會在海面上形成,但一般來說最常出現颱風的季節是在夏秋兩季,低氣壓以及熱帶性低氣壓都是颱風的前身,颱風的強度與海水溫度息息相關,在東北太平洋、大西洋的國家稱為颶風,在西北太平洋的國家們都稱為颱風,在印度洋的周邊國家、南太平洋和澳洲則稱為熱帶氣旋或是旋風。
命名
颱風的命名自2001年起開始使用,由14個颱風委員會的國家和地區提供命名的,先前台灣的中央氣象局在2000年以前皆使用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名稱為主,但自2001年以後都使用14個颱風委員會的國家和地區所提供名稱使用,命名方式以星象、神話人物、動物、植物、地名以及珠寶等方式命名,這些名稱只要一但有太強的颱風侵襲到某一個國家或是地區造成太強烈的災害,它就會從命名名單中被除名,並重新命名的名稱上去。
命名名單列表
名稱 |
除名原因 |
替代名稱
|
畫眉 |
2001年熱帶風暴畫眉成為有紀錄以來最接近赤道的熱帶氣旋 (該紀錄在2004年被打破) |
琵琶
|
查特安 |
2002年颱風查特安吹襲西太平洋的群島 |
麥德姆
|
鹿莎 |
2002年颱風鹿莎吹襲南韓 |
鸚鵡/如麗
|
鳳仙/彭梭娜 |
2002年颱風彭梭娜吹襲西太平洋的群島 |
紅霞/諾爾
|
欣欣/妍妍 |
香港天文臺以沒有地方代表性為由要求將其除名][3] |
白海豚/多爾芬
|
伊布都 |
2003年颱風伊布都吹襲菲律賓 |
莫拉菲
|
鳴蟬/梅米 |
2003年颱風梅米吹襲南韓 |
彩虹/莫吉給
|
蘇特/舒達 |
2004年颱風舒達吹襲西太平洋的群島 |
銀河/米瑞內
|
雲娜/蘭寧 |
2004年颱風雲娜吹襲中國東部 |
凡亞比
|
婷婷 |
香港天文臺以沒有地方代表性為由要求將其除名 |
獅子山/萊羅克
|
龍王 |
2005年颱風龍王吹襲中國東南部 |
海葵[4]
|
麥莎/馬莎 |
2005年颱風馬莎吹襲中國東南部 |
帕卡
|
彩蝶/娜比 |
2005年颱風娜比吹襲日本 |
杜蘇芮
|
珍珠 |
2006年颱風珍珠吹襲菲律賓及中國南部 |
三巴
|
碧利斯 |
2006年強烈熱帶風暴碧利斯吹襲中國東南部 |
馬力斯
|
桑美 |
2006年颱風桑美吹襲中國東部 |
山神/山廷
|
象神 |
2006年颱風象神吹襲菲律賓 |
麗琵
|
榴槤 |
2006年颱風榴槤吹襲菲律賓 |
山竹/芒庫
|
莫拉克 |
2009年颱風莫拉克吹襲台灣及中國東部 |
艾莎尼
|
凱莎娜 |
2009年颱風凱莎娜吹襲菲律賓 |
薔琵
|
芭瑪 |
2009年超強颱風芭瑪吹襲菲律賓及中國南部和路徑特殊 |
煙花/煙花
|
凡那比 |
2010年颱風凡那比吹襲中華民國全境及中國南部 |
雷伊
|
瓦西 |
2011年熱帶風暴瓦西吹襲菲律賓 |
天鴿
|
寶霞/寶發 |
2012年颱風寶發吹襲菲律賓 |
安比(暫譯)
|
清松/蘇納姆 |
其發音近似Tsunami,造成馬來西亞沿海民眾恐慌 |
2015年公佈
|
尤特 |
2013年颱風尤特侵襲菲律賓及中國大陸南部
|
菲特 |
2013年颱風菲特侵襲中國大陸東部
|
海燕 |
2013年超級颱風海燕吹襲菲律賓及越南
|
路徑
颱風最常侵襲島嶼型國家或是大陸邊緣靠海的地方,颱風一但移動到大陸邊緣時其威力就會慢慢減弱,最後變成熱帶性低氣壓、溫帶氣旋或是冷鋒(即:一般的低氣壓)。
災害
颱風一但到了很低的氣壓之後,例如900百帕以下時,被颱風侵襲過的地方都會被颱風的風力以及雨勢造成重大災難,颱風來時會造成土石崩坍或是大停電或淹水等災害,甚至在淹水比較嚴重的地方還會導致一些疾病的慢延,例如登格熱。
警報
根據台灣中央氣象局針對颱風的威力強度做出了分類,輕度颱風、中度颱風以及強烈颱風的分級方式,在香港針對颱風的分級方式為1號風球、2號風球、3號風球以及4號風球的分級方法。
颶風
參見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