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

来自Quickpedia wiki
Msnhinet8留言 | 贡献2013年1月18日 (五) 02:33的版本 →‎路徑
File:150px-Sanvu 2012-05-25.jpg
一个台风

与台风相关的条目,请详见台风 (消歧异)

台风是一个热带气旋,其实一年四季都会在海面上形成,但一般来说最常出现台风的季节是在夏秋两季,低气压以及热带性低气压台风的前身,台风的强度与海水温度息息相关,在美国称为飓风,在西北太平洋的国家们都称为台风,在印度洋的周边国家则称为热带气旋或是旋风

命名

台风的命名自2001年起开始使用,由14个台风委员会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命名的,先前台湾的中央气象局在2000年以前皆使用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的名称为主,但自2001年以后都使用14个台风委员会的国家和地区所提供名称使用,命名方式以星象、神话人物、动物、植物、地名以及珠宝等方式命名,这些名称只要一但有太强的台风侵袭到某一个国家或是地区造成太强烈的灾害,它就会从命名名单中被除名,并重新命名的名称上去。

命名名单列表

台风命名表[1][2][3]
来源地 I II III IV V
柬埔寨 达维 康妮 娜基莉 科罗旺 莎莉嘉
中国大陆 海葵 玉兔 风神 杜鹃 海马
北韩 鸿雁 桃芝 海鸥 彩虹 米雷
香港 启德 万宜 凤凰 彩云 马鞍
日本 天秤 天兔 北冕 巨爵 蝎虎
老挝 布拉万 帕布 巴蓬 蔷琵 洛坦
澳门 三巴 蝴蝶 黄蜂 烟花 梅花
马来西亚 杰拉华 圣帕 鹦鹉 茉莉 苗柏
密克罗尼西亚 艾云尼 菲特 森垃克 尼伯特 南玛都
菲律宾 马力斯 丹娜丝 黑格比 卢碧 塔拉斯
韩国 格美 百合 蔷薇 银河 奥鹿
泰国 派比安 韦帕 米克拉 妮坦 玫瑰
美国 玛莉亚 范斯高 海高斯 奥麦斯 洛克
越南 山神 利奇马 巴威 康森 桑卡
柬埔寨 宝霞 罗莎 美莎克 灿都 纳沙
中国大陆 悟空 海燕 海神 电母 海棠
北韩 清松 杨柳 红霞 蒲公英 尼格
香港 珊珊 玲玲 白海豚 狮子山 榕树
日本 摩羯 剑鱼 柯吉拉 圆规 未定
老挝 丽琵 法茜 灿鸿 南川 帕卡
中国澳门 贝碧嘉 琵琶 莲花 玛瑙 珊瑚
马来西亚 温比亚 塔巴 南卡 莫兰蒂 玛娃
密克罗尼西亚 苏力 米娜 苏迪罗 雷伊 古超
菲律宾 西马仑 海贝思 莫拉菲 马勒卡 泰利
韩国 飞燕 浣熊 天鹅 鲇鱼 杜苏芮
泰国 山竹 威马逊 艾莎妮 暹芭 卡努
美国 尤特 麦德姆 艾涛 艾利 韦森特
越南 潭美 夏浪 环高 桑达 苏拉
名称 除名原因 替代名称
画眉 2001年热带风暴画眉成为有纪录以来最接近赤道的热带气旋
(该纪录在2004年被打破)
琵琶
查特安 2002年台风查特安吹袭西太平洋的群岛 麦德姆
鹿莎 2002年台风鹿莎吹袭韩国 鹦鹉
凤仙 2002年台风凤仙吹袭西太平洋的群岛 红霞
欣欣 香港天文台以没有地方代表性为由要求将其除名[4] 白海豚
伊布都 2003年台风伊布都吹袭菲律宾 莫拉菲
鸣蝉 2003年台风鸣蝉吹袭韩国 彩虹
苏特 2004年台风苏特吹袭西太平洋的群岛 银河
云娜 2004年台风云娜吹袭中国东部 凡亚比
婷婷 香港天文台以没有地方代表性为由要求将其除名[4] 狮子山
龙王 2005年台风龙王吹袭中国东南部 海葵[5]
麦莎 2005年台风麦莎吹袭中国东南部 帕卡
彩蝶 2005年台风彩蝶吹袭日本 杜苏芮
珍珠 2006年台风珍珠吹袭菲律宾及中国南部 三巴
碧利斯 2006年强烈热带风暴碧利斯吹袭中国东南部 马力斯
桑美 2006年台风桑美吹袭中国东部 山神
象神 2006年台风象神吹袭菲律宾 丽琵
榴梿 2006年台风榴梿吹袭菲律宾 山竹
莫拉克 2009年台风莫拉克吹袭台湾及中国东部 艾莎尼
凯莎娜 2009年台风凯莎娜吹袭菲律宾 蔷琵
芭玛 2009年超强台风芭玛吹袭菲律宾及中国南部和路径特殊 烟花
凡那比 2010年台风凡那比吹袭中华民国全境及中国南部 雷伊
天鹰 2011年热带风暴天鹰吹袭菲律宾 2013年公布

路径

台风最常侵袭岛屿型国家或是大陆边缘靠的地方,台风一但移动到大陆边缘时其威力就会慢慢减弱,最后变成热带性低气压或是冷锋(即:一般的低气压)。

灾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