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国化

来自Quickpedia wiki
Msnhinet8留言 | 贡献2019年9月20日 (五) 08:17的版本 →‎參見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去中国化系指曾经和中国有相关的中国周边国家或中国自己本身也想去除中国化的一种运动。

中国[编辑]

1919年五四运动后出现了新文化运动,当时胡适等人主张“全盘西化”,可以算是一种“去中国化”。此说认为中华文化落后且不如西方,不能适应世变(1840年后列强侵华)以来的文化冲突,必需抛弃;西化(引入西方文化)已是世界趋势,中国也不例外,若然不全盘西化,国家不会进步。这一论说在1930年代于中国大陆引发极大的争议。后来中国共产党统治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源于欧洲,曾为中共按本地情况改动),曾意图借助“文化大革命”破除传统文化,又意图把汉字改成拼音文字,但是没有完全成功。

台湾[编辑]

台湾的去中国化运动是从1990年代开始发展,于2000年民进党上台后便更加附予实施。台湾的去中国较为困难,由于台湾本身就是以汉民族所主成的国家写的是繁体中文,故去中国化较为困难一些,主要有:

  • 去蒋化,民进党认为蒋氏父子的相关事物都是威权统治的遗毒,应该要去除
  • 更改国营事业名称,如中国石油改称台湾中油,中华邮政改为台湾邮政等[1]

去中国化在2008年马英九执政后较不活跃,不过2016年蔡英文政府上台后民进党党委杨琬柔即提出应将中华航空改名台湾航空等语[1]

日本[编辑]

日本在大化革新之后向中国方面学习文化和语言的方式来发明日语的写法,到现在仍使用汉字来表记部分词汇,亦有大量汉字词汇,如“世界”(sekai)。

朝鲜半岛[编辑]

李氏朝鲜越南类似,属于中国的藩属国,使用的文字是汉字,仍讲本国语言,朝鲜国王必须向中国皇帝进行朝贡。

二战后,朝鲜半岛分裂为北朝鲜南朝鲜,北朝鲜因为金日成提出的“主体思想”,将汉字列为高等教育选修,并全面改用谚文;南朝鲜则在高等教育要求学习汉字,原本为汉谚并用,朴正熙执政后学习北韩,全面改用谚文。

越南[编辑]

越南本来是中国的藩属国,故以文言文为官方书面语,大量引进汉字词汇,而当地人亦参考汉字,创制喃字以书写越南语固有词。但是法国殖民越南后,废除科举和汉字,改以现代学校制度和国语字(现在的越南文)。虽然南越的教育制度设有汉字班,但是北越认为越南只需要用自己的文字,最后北越在越南共产党领导下统一越南,现在除了华埠、旅游景点和古建筑,在越南找到汉字的机会不多,在阮朝古都顺化最有几率找到汉字。

参见[编辑]

参考来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