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 (中華民國)

於 2016年5月28日 (六) 04:48 由 fandom:zh.internetpedia>Yunlin2015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北伐中華民國的國民政府為了結束軍閥割據、南北分裂的情況而使用國民革命軍進行的征伐。

背景 編輯

聯俄容共 (第一次國共合作) 編輯

主條目:聯俄容共

1923年孫中山護法運動、革命事業受挫,所以爭取外援。蘇聯屢次派代表來華與孫中山合作,想要整合國共力量,消滅軍閥。

於是同年,孫中山和越飛發表孫越聯合宣言中國國民黨接受蘇聯的軍事、經費支援,並實施一人兩黨制:容許中國共產黨以個人身分加入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改組 編輯

1924年中國國民黨改組,並在廣州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成立黃埔軍校 編輯

1924年孫中山在蘇聯顧問協助下成立黃埔軍校培訓國民革命軍,成為北伐之主力。首任校長為蔣中正,當時位於廣州黃埔,政府遷臺後則位於高雄(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在第一屆開學典禮時,孫文到現場訓詞,訓詞內容即為《中華民國國歌》歌詞。

孫中山逝世 編輯

1924年二次直奉戰爭,孫中山北上,但於隔年3月12日逝世。

成立國民政府 編輯

1925年7月,中國國民黨成立國民政府,為凝聚南方革命力量。

過程 編輯

北伐開始 編輯

1926年蔣中正領國民革命軍北伐,誓師「打倒列強除軍閥」,並利用「遠交近攻」:聯絡孫傳芳,打倒吳佩孚,不理張作霖。先後擊敗直系吳佩孚、直系孫傳芳奉系張作霖

北伐進展順利,快速地擊潰孫傳芳、吳佩孚,底定長江中下游,遷都武漢

寧漢分裂 編輯

主條目:寧漢分裂

1927年蔣中正在上海清黨,以武力清除中國共產黨黨員,並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 (當時武漢的還在),與親共者在武漢成立的政府對立,使得北伐中斷,國共絕交。

濟南慘案 (五三慘案) 編輯

主條目:濟南慘案

1928年5月3日日本為阻撓中國統一,在山東濟南藉口保護日僑,殺害中國外交官員和民眾共4704人。國民革命軍以大局為重,忍辱負重的繞道北伐。

東北投降 編輯

1928年國民革命軍逼近北京,掌控北京的張作霖搭火車逃回東北,但發生皇姑屯事件,在奉天省會瀋陽被日本人炸死。年底,其子張學良在東北降下五色旗,改掛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宣佈服從蔣中正,史稱「東北易幟」,中國就此完成形式上的統一。

參考文獻 編輯

書目 編輯

  • 《國中社會2下》,翰林出版,2012年9月版

網站 編輯

註釋 編輯

註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