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強運動

出自Quickpedia wiki
於 2015年7月2日 (四) 11:17 由 fandom:zh.internetpedia>T Gordon Cheng 所做的修訂 (新條目)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自強運動清朝末期的改革運動,從咸豐10年 (1861年1月)直至光緒20年 (1894年)。為器物層次的改革,並從國防軍事改革至民生經濟。

背景

鴉片戰爭後,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但清廷不重視。太平天國之亂英法聯軍後,恭親王奕訢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沈葆楨因為看到西方武器後驚嘆不已,所以推動清末第一個改革運動。

內容

外交

成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註 1]、設立駐外使節[註 2]

軍事

設兵工廠[註 3]、造船廠[註 4],成立北洋艦隊[註 5]、南洋艦隊,並購買西式槍砲[註 6]

教育

設立同文館[註 7]廣方言館[註 8]武備學堂 (培養陸軍)、水師學堂 (訓練海軍)。

另外,從同治11年 (1872年)起,開始派幼童前往美國留學

民生經濟

輪船招商局,並經營航運煤礦[註 9]鐵路[註 10]電報紡織煉鐵[註 11]等。

結果

守舊派人士反對 (如破壞鐵路)、缺乏規劃、改革僅限器物層次、列強佔領清朝藩屬國[註 12],蠟燭多頭燒,因而作罷。

參考文獻

書目

  • 《國中社會2下》,翰林出版,2012年9月版

網站

註釋

註釋

  1. 又稱總理衙門,1901年改名為外務部,相當於今日之外交部
  2. 郭嵩燾1877年開始任清政府駐英公使
  3. 江南機器製造局,李鴻章於1866年創辦,清國最大兵工廠
  4. 福州船政局 (馬尾船政局),左宗棠創辦,清國最大造船廠
  5. 李鴻章創辦,清國最現代化之軍隊,當時為全球第8、東亞第1
  6. 億載金城之西式砲台
  7. 教授文字翻譯,如京師同文館,中國首個學習外語之公立學校
  8. 教授言語翻譯,如上海廣方言館
  9. 基隆煤礦、開平煤礦
  10. 基隆~新竹鐵路 (劉銘傳邵友濂建)、唐胥鐵路
  11. 漢陽鐵廠
  12. 牡丹社事件中法戰爭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