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宗
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 ),年号弘治,是明宪宗成化帝朱见深的三子。明朝第9位皇帝(1488年-1505年在位),在位18年,享年36岁。死后葬于泰陵,谥号为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孝宗在位期间“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被誉为“中兴之令主”,清人编写的《明史》多用史笔贬低明朝皇帝,但对孝宗以“恭检仁至、勤政爱民”八个字来形容。由于孝宗的励精图治,使得当时明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富裕,天下小康,被称为“弘治中兴”,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孝宗雄才大略,不亚于太祖、成祖。
孝宗的身世
有民间传说,孝宗出生时为免被当时的宠妃万贵妃害死而收藏在民间,在先皇死后才由宫内太监从民间迎回即位。但根据《明史》记载:“孝宗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讳祐,宪宗第三子也。母淑妃纪氏,成化六年七月生帝于西宫。时万贵妃专宠,宫中莫敢言。悼恭太子薨后 ,宪宗始知之,育周太后宫中。十一年,敕礼部命名,大学士商辂等因以建储请。是年六月,淑妃暴薨,帝年六岁,哀慕如成人。十一月,立为皇太子。”
弘治年间,孝宗皇帝励精图治,整肃朝纲,改革弊政,罢逐了朝中奸佞之臣,重用贤士,为于谦建祠平冤,减轻赋税,停征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繁荣经济,出现“弘治中兴”的大好局面。
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初七日,因偶染风寒,误服药物,鼻血不止而死,当时“深山穷谷,闻之无不哀痛”。有遗命:“东宫年幼,好逸乐,先生辈善辅之。”是年十月葬于泰陵。
宰辅
太监
- 何鼎:性情忠直,敢上疏,为宦官同辈所忌。后遭太监李广杖杀。
- 萧敬:司礼太监,谙习典故,善鼓琴。不擅权。
- 邓原:福建镇监,应属何鼎一派,史载谦洁爱民。
- 麦秀:浙江镇监,应属何鼎一派,史载谦洁爱民。
- 蓝忠:河南镇监,应属何鼎一派,史载谦洁爱民。
- 刘清:宣府镇监,应属何鼎一派,史载谦洁爱民。
- 李广:以符录蛊毒皇帝,且矫旨任命官员,四方争纳贿赂。擅夺畿内民田,专盐利巨万。后来因为蛊劝孝宗建毓秀亭,然而毓秀亭完成后,却发生孝宗小女儿死亡与清宁宫火灾,因而失势。
- 蒋琮:孝宗时,南京守备。贪污、与民争利。
家庭
关于孝宗后宫,以往多因“明史”而以为孝宗仅有孝康皇后张氏一人,然翻阅史料,据毛奇龄所著“胜朝彤史拾遗记”,谈迁所著“国榷”尚可知,至少还有两位孝宗的妃嫔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皇后
- 孝康敬皇后张氏
妃嫔
- 沈选侍,名䖅燑莲,乌程人,昭庆富民沈秀后也。秀行万三,洪武初徙家云南,而其族仍留乌程。父廷礼,仕于朝。弘治初被选入掖庭,孝宗试选女知书者,命为守宫论,氏援笔立成。其发端曰:甚矣,秦之无道也,宫何必守哉。孝宗悦,擢居第一,使给事御前,赐名曰女学士。弟溥,举人,官通判,氏有《寄弟试春官》诗,传于外。
- 郑金莲,初名王女儿,武城中卫军卒郑旺女也。幼鬻之高通政家,因采入内。备选侍,得侍上寝。其后迁周太后宫,侍太后,名郑金莲,宫中有讹言皇太子为郑金莲生者。时皇太子己册立,会金莲父旺,阴结内使刘山,求自通。山遂与言若女郑金莲,即皇太子母也,在周太后宫,汝何不潜发其事,而受尊享焉。旺闻之大喜,遂稍稍播其语。语闻孝宗,孝宗怒,砾山于市,并论旺死罪,寻赦免。至武宗嗣位,旺悻悻,以为及今不即发,则何待矣。乃仍为浮言如初,而市侩王玺觊与旺共厚利,因于正德二年十月二十八日,玺密携旺潜入东安门。喧言国母郑娘娘幽居太后宫若干年矣,欲面见皇上,有所奏。东厂执以闻,下刑部讯,无实。拟妖言律,两人不肯伏。大理寺驳谳者再,乃具狱诬罔议如山例,置极刑,郑金莲不罪。
- 敬顺夫人邵氏[1]
- 安和夫人周氏[1]
- 安顺夫人刘氏[1]
- 荣顺夫人孟氏[1]
- 荣善夫人项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