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米骚动
本条目需要翻译,请 | 以改善其内容。
1918年米骚动(米騒动),亦被称为米暴动,1918年7月至9月于日本发生的一系列骚动,导致了当时由寺内正毅领导政府的垮台。
起因 编辑
大米价格的暴涨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对于以大米为主食的农村地区冲击尤为严重。由于当时政府法定收购价与居高不下的时常价格之间的巨大差距,农民对于那些让大米价格失控的米商和政府官员产生了极大的敌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米价达到了峰值。由此引发的通货膨胀造成大量消费品和房租价格飙升,结果令城市居民也出现不满情绪。 However, the Siberian Intervention further inflamed the situation, with the government buying up existing rice stocks to support the troops overseas, which further drove rice prices higher. The government failed to intervene in economic affairs, and rural protests spread to the towns and cities.
暴乱 编辑
The Rice Riots were unparalleled in modern Japanese history in terms of scope, size and violence. The initial protest occurred in the small fishing town of Ouzu, Toyama Prefecture, on 23 July 1918.运动开始时只是和平的请愿,但事态很快升级为暴乱、罢工、抢劫、蓄意炸毁警察局和政府办公室以及武装冲突。1918年9月中旬,在38座城市,153个乡镇以及177个村中出现了超过623起骚乱,参与者逾200万人。约有25000人被逮捕,其中8200人被以不同的罪名判刑,轻则罚款,重则判处死刑。 [1]
由于对骚乱发生负有责任,首相Terauchi及其内阁成员于1918年9月29日辞职。
这次事件同日本军国主义之间的联系尚无定论。学者争论认为,为了减轻当时日本本土当时大米的供应紧张状况,日本加强了在其当时的殖民地朝鲜和台湾的大米生产。 [2]
参考书系 编辑
- 比斯利, W.G. 《日本帝国主义1894~1945》(Japanese Imperialism 1894–1945). 牛津大学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ISBN 0198221681.
- 麦克弗森, WJ. 《1868~1941:日本经济发展》(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Japan 1868–1941). 剑桥大学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ISBN 0521557925.
- 史密特卡, 麦可. 《日本战前经济发展》(1600~1960:日本经济史)(Japanese Prewar Growth (Japanese Economic History 1600–1960)). 劳特利奇. 1998. ISBN 0815327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