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
歷史 編輯
- 主條目:立陶宛歷史
在史書中於1009年首次被提及,1240年該國在歷史上首次完成統一,並建立立陶宛大公國,在1385年之後它和波蘭三次聯合起來成為強盛的國家,後來在維陶塔斯大公執政期間,將國土範圍含蓋到今天的波蘭、白俄羅斯及烏克蘭西部一帶地區。
西元18世紀末葉,立陶宛的領土卻逐漸地被沙俄併吞,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又遭到德國實質佔領,1918年2月16日宣布獨立,1939年德國和蘇聯偷偷簽訂條約,於是1940年立陶宛再次被蘇聯統治,1941年蘇聯與德國爆發戰爭之後,馬上成為德國的領土,1944年當立陶宛成立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後便加入蘇聯,一直到1990年再度宣布獨立為止。
地理環境 編輯
該國的西部與波羅的海為臨,北邊和拉脫維亞為鄰,東部與南部分別和白俄羅斯及波蘭接壤,與俄羅斯相隔列寧格勒為鄰。
政治制度 編輯
立陶宛的政治制度屬於議會共和制,國會採用一院制,國會議員是用政黨提名兩票制的方式選出,所有議員的總數為141名,其中共有71席議員是由單一席次的議員選出,另外的70位議員則是由政黨得票的比率來得出。
經濟與財政 編輯
由於立陶宛人口成長率低,使政府面對逐漸增加的財政負擔,隨之人民的生活水準提升下,人們開始重視自己的社會安全福利也逐漸抬頭,使得該國政府的財政壓力會不減反增。未來隨著人口的老化程度嚴重的情形下,同時積極向外國人進入該國投資,可能會讓企業界維持低稅率。
而立陶宛為了達成成為歐元區的加入條件,2009年起實施尊節措施,再加上近年來景氣復甦的現象,讓政府財政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