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太平洋颱風季: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
无编辑摘要 |
||
第4行: | 第4行: | ||
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 | 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 | ||
==颱風筆記== | |||
== | ==內部連結== | ||
* [[2009年太平洋颱風季]] | * [[2009年太平洋颱風季]] | ||
* [[2010年太平洋颱風季]] | * [[2010年太平洋颱風季]] |
2009年3月20日 (五) 03:15的版本
2009年太平洋颱風季泛指在2009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國海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五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但本季的第一個熱帶氣旋竟在1月3日已形成,主要原因是受到去年拉尼娜現象所影響。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及南中國海的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並被列入2009年太平洋颶風季。在西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是由日本東京颱風中心命名,而在該地區的熱帶低氣壓的編號都以W字母作結。而凡進入或產生於菲律賓風暴責任範圍以內的熱帶低氣壓,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 (PAGASA) 都會為它們訂立一個菲律賓名稱,作當地警報用途;因此同一個風暴有時候會有兩個不同的名稱。
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