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聖祖:修订间差异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3个中间版本) | |||
第14行: | 第14行: | ||
[[1676年]][[鄭經]]響應此事變,便西進福建等地區協助抗清,但後來在三藩之亂結束後返回台灣。 | [[1676年]][[鄭經]]響應此事變,便西進福建等地區協助抗清,但後來在三藩之亂結束後返回台灣。 | ||
=== 統一台灣 === | |||
在平定三藩之亂後,康熙帝決定統一台灣,初期康熙帝用和談的方式[[招撫]]台灣鄭氏,直到之後在和談十多次後決定在[[1683年]]時統一台灣。 | |||
==參考資料== | ==參考資料== | ||
*[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4%B8%89%E8%97%A9%E4%B9%8B%E4%BA%82 三藩之亂-百科知識]。 | *[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4%B8%89%E8%97%A9%E4%B9%8B%E4%BA%82 三藩之亂-百科知識]。 | ||
*[https://www.hk01.com/%E8%97%9D%E6%96%87%E4%B8%AD%E5%9C%8B/567807/%E5%BA%B7%E7%86%99%E5%B8%9D%E7%B5%B1%E4%B8%80%E5%8F%B0%E7%81%A3%E5%A7%8B%E6%9C%AB-%E5%92%8C%E7%B5%B1%E7%84%A1%E6%9C%9B-%E8%A2%AB%E8%BF%AB%E6%AD%A6%E7%B5%B1 康熙帝統一台灣始末-藝文中國]。 | |||
{{清國君主|聖}} | {{清國君主|聖}} |
2022年2月2日 (三) 09:37的最新版本
清朝皇帝列表 | |
玄燁(穆氏滿拼:Hiowan Yei),是清帝國的第四位皇帝,年號康熙,愛新覺羅氏,廟號清聖祖。
玄燁於1654年5月4日出生,是順治帝第三子,母親是佟佳氏。 1722年12月20日於北京暢春園駕崩,得六十九歲。在位61年,是中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諡曰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生平[编辑]
玄燁即位時只有6歲,皇帝任內既平三藩又收臺灣。他崇尚儒學,尤其是朱熹理學。他對西方文化也十分感興趣。 康熙是中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標榜仁政,晚年出現官吏貪污,吏治敗壞的現象。於康熙61年他傳位給四子胤禛(雍正帝)。
統一中國[编辑]
平定三藩之亂[编辑]
三藩之亂是清朝建立初期在中國發生的三大抗清事件之一,而三藩是指吳三桂、尚可喜以及耿精忠,當清兵入關後,要對付來自李自成以及南明政府的抵抗,這三藩在20年後,以在雲南的吳三桂之勢力最強大,1673年初,康熙帝決定撤藩後,同年11月時吳三桂派人殺害雲南巡撫朱國治,後便自稱為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且發起興明討擄的作法,並開始盤據整個中國的湖南全省以及鄰近的部份地區一帶。
1676年鄭經響應此事變,便西進福建等地區協助抗清,但後來在三藩之亂結束後返回台灣。
統一台灣[编辑]
在平定三藩之亂後,康熙帝決定統一台灣,初期康熙帝用和談的方式招撫台灣鄭氏,直到之後在和談十多次後決定在1683年時統一台灣。
參考資料[编辑]
大清帝國皇帝(愛新覺羅氏) |
---|
「後金大汗」 清太祖努爾哈赤 「清朝皇帝」 皇太極、順治帝福臨、康熙帝玄燁、雍正帝胤禛、乾隆帝弘曆、 嘉慶帝顒琰、道光帝旻寧、清文宗奕詝、同治帝載淳、光緒帝載湉、宣統帝溥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