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中正:修订间差异

来自Quickpedia wiki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第2行: 第2行:
'''蔣中正'''([[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字'''介石''',曾經統治[[大陸]]與[[台灣]]的[[政治家]],是[[中華民國]]行憲後的首任[[中華民國總統列表|總統]],[[1949年]]因為在大陸打輸[[中國共產黨]]退到台灣「復行視事」統治台澎金馬地區。
'''蔣中正'''([[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字'''介石''',曾經統治[[大陸]]與[[台灣]]的[[政治家]],是[[中華民國]]行憲後的首任[[中華民國總統列表|總統]],[[1949年]]因為在大陸打輸[[中國共產黨]]退到台灣「復行視事」統治台澎金馬地區。
== 生平 ==
== 生平 ==
蔣中正出生於中國[[浙江省]][[奉化縣]],曾經在[[日本]]振武學校留學,在這期間加入[[孫中山]]先生籌組的[[同盟會]],並以[[革命]]作為目標。1924年就任黃埔陸軍軍官校長,不久後擔任了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且率軍北伐,1928年北伐成功,同時擔任國民政府主席。1933年發生七七事變,包括中共在內全體中國人團結抗日,日本卻在1941年12月對美國在夏威夷的珍珠港進行偷襲,並發起太平洋戰爭,蔣中正成為抗日同盟國中國戰區的元帥,1943年1月英國及美國共同簽署平等條約,廢止英美兩國位於華盛頓的裁判權,同一年10月又與美國、英國及蘇聯聯合發表四強宣言。
蔣中正出生於中國[[浙江省]][[奉化縣]],曾經在[[日本]]振武學校留學,在這期間加入[[孫中山]]先生籌組的[[同盟會]],並以[[革命]]作為目標。[[1924]]就任黃埔陸軍軍官校長,不久後擔任了[[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且率軍[[北伐]],[[1928]]北伐成功,同時擔任國民政府主席。[[1933]]發生[[七七事變]],包括[[中共]]在內全體中國人團結[[抗日]],日本卻在[[1941年12月]][[美國]][[夏威夷]][[珍珠港]]進行偷襲,並發起[[太平洋戰爭]],蔣中正成為抗日同盟國中國戰區的元帥,[[1943年1月]]英國及美國共同簽署平等條約,廢止英美兩國位於華盛頓的裁判權,同一年10月又與美國、英國及蘇聯聯合發表[[四強宣言]]。
 
同年11月共同出席[[開羅會議]],這場會議確定了日本未來必需歸還[[中國東北]]及臺澎在[[馬關條約]]喪失的領土,也創立[[聯合國]]。[[1948年]]蔣中正當選中華民國[[行憲]]以來的第一位總統,但是卻發生[[國共內戰]]後導致[[兩岸分裂]]至今


== 後續的影響 ==
== 後續的影響 ==

2024年2月28日 (三) 23:55的最新版本

File:400px-蔣中正肖像(上色).jpg
蔣中正肖像

蔣中正(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字介石,曾經統治大陸台灣政治家,是中華民國行憲後的首任總統1949年因為在大陸打輸中國共產黨退到台灣「復行視事」統治台澎金馬地區。

生平[编辑]

蔣中正出生於中國浙江省奉化縣,曾經在日本振武學校留學,在這期間加入孫中山先生籌組的同盟會,並以革命作為目標。1924年就任黃埔陸軍軍官校長,不久後擔任了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且率軍北伐1928年北伐成功,同時擔任國民政府主席。1933年發生七七事變,包括中共在內全體中國人團結抗日,日本卻在1941年12月美國夏威夷珍珠港進行偷襲,並發起太平洋戰爭,蔣中正成為抗日同盟國中國戰區的元帥,1943年1月英國及美國共同簽署平等條約,廢止英美兩國位於華盛頓的裁判權,同一年10月又與美國、英國及蘇聯聯合發表四強宣言

同年11月共同出席開羅會議,這場會議確定了日本未來必需歸還中國東北及臺澎在馬關條約喪失的領土,也創立聯合國1948年蔣中正當選中華民國行憲以來的第一位總統,但是卻發生國共內戰後導致兩岸分裂至今。

後續的影響[编辑]

參見[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nl:Chiang kai-shek